有荣获省部级及以上表彰的好人好事。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得到国家和市级主要媒体报道,并产生广泛影响。
“上理好人”践行核心价值观,“好人效应”引领文明新气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上理精神和校训精神,以凡人善举汇聚榜样力量,上海理工大学注重挖掘、选树和培育社会影响大、感染力强、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好人”,开展年度精神文明好人好事评选活动已持续十余年,发挥示范典型引领。通过事迹突出、师生认同度高、示范引领作用强的好人好事典型,推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校园氛围日益浓厚。例如心系革命老区发展,助力陕西商洛市救灾重建工作的林献坤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救助白血病患者,用爱心续写了一段崭新的生命的陈诚同学;曾参军服役于“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在部队,退役不退志,连续7年参加无偿献血并加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库的王佳齐同学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典型注入正能量、增添暖色调、激发学校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同时,一批校园先进事迹赢得了上级表彰,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党委宣传部张炜“一句话的承诺,二十一年无偿献血四万四千余毫升”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奖。顾铮先教授从教37年专注深耕三尺讲台,荣获2022年上海市“四有”好老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聚焦重点议题,推出高质量报道,产生积极反响。学校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在对外宣传工作中突出重点,开设专栏,突出坚持政治领航、教育教学改革、科技创新突破、成果转化激励新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举措与成效,注重新闻报道内涵式发展。除了日常与主要媒体加强沟通交流,学校每年举办新闻媒体座谈会,集中推介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各方面最新成果,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中央及地方媒体记者聚焦学校建设成就,推出了一批批高质量的宣传报道。2021年至今,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推出关于学校的报道近600篇,其中发布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客户端,人民网、中新网、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青报等央媒100余篇。同时学校积极创新传播手段,主动占领新媒体平台,以高品质内容、多元化形式推介学校发展新气象、展示上理师生新面貌,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如融媒体稿件《常淑月:用一个“猪鼻子”圈住两篇SCI论文》,首次登上微博全国热搜榜第一,被140余家媒体转载,话题阅读量2.6亿,在提升学校美誉度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积极成效。
■ 特色材料:
融媒体稿件《常淑月:用一个“猪鼻子”圈住两篇SCI论文》首次登上微博全国热搜榜第一
■ 支撑材料:
1、人民日报:打造“创新综合体”,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成立
2、 人民日报:丁晓东做客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很多创新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
3、新华社:女生用“猪鼻子”圈住两篇SCI,网友:我连热搜都没看懂
4、人民网:追寻科学之“光”,看上理工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科学团队
6、光明日报:让肺部肿瘤“无创消融”沪上“医校企”联合研发全球首款一次性柔性冰冻消融针
8、 央广网:第二届“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大会在沪举办
9、第一教育:书记进课堂、教授组团授课 上理工探索思政教育创新模式
10、学习强国:宋晓燕:跨界融合,让裸眼3D技术跻身全国前列
11、东方网:“学、训、赛”融合 上理工新潮“玩家”携腰旗橄榄球“出圈”
12、文汇报:2023,我的就业故事|21岁创业7年,瞄准小众爱好挖掘商机,00后应届生开启第N次创业
15、我校入选2022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17、6241次!机器人“小丘”创造连续人机对打乒乓球吉尼斯世界纪录
19、 市高校第二!我校“建筑可阅读 读百年上理”获第三批上海市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
20、我校原创音乐短剧《春归》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摘得一等奖
22、 我校学子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喜获金奖!
●历史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