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发挥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建设好教职工和学生活动中心,校园文化环境与场所布局合理,活动丰富,管理有序。师生文化活动丰富,管理规范,引导有力,通过综合素养课、讲座、论坛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人文教育。

强化系统设计和统筹力度。学校充分发挥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文化建设委员会作用,编制《上海理工大学文明校园创建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估体系,把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写入第八次党代会战略目标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每年的党政工作要点。以市级、校级文明单位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培育,推进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学校曾10次获评上海市文明校园(单位),2021年入选上海市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校。

打造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学校持续拓展办学空间和改善办学条件,提供足够的“人、财、物”保障,建设了一批能够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的设施与场所,打造“校园可漫步、建筑可阅读、文化可触摸”的人文校园,让校园的每一个空间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学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上海市规模最大的历史建筑群。建成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打造展示、传播学校百年红色文化的“初心之地”和“荣光之地”。开展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和活化使用,启动“上海理工大学段滨江贯通工程”,推出智慧教室、网红浴室、时尚食堂、滨江步道等,极大改善了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将校园打造成师生们更有归属感和获得感、更乐学乐教的美好家园。

学校开展“建筑可阅读”文化建设项目

《觉醒年代》在沪江国际文化园取景拍摄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校面向师生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沪江讲堂、励志敦行大讲堂、与信仰对话等系列文化讲座。开展茶道、花道、烘焙、料理、摄影等活动,面向全校教工开设油画、书法、钢琴、瑜伽、合唱等12门课程培训班,三年来覆盖教工1600余人次。学校拥有学生社团81个,教职工协会22个,组织社团文化节、嘉年华、教工运动会等各类活动促进社团文化繁荣发展。学校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等融入各类师生文化活动中,开展“沪江之声”教工合唱比赛、《记忆邮新》主题邮展、《镜头下的百年变迁》摄影大赛、印制《百年风华正茂》油画作品集等活动。组织各类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共计4032次,主题团日活动1147个,参与人数达16000人次。


上理工师生参加上海青少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歌会

构筑理工科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学校持续推进人文素养教育教学改革,以“重经典、强体验、创品牌”理念努力构建具有理工科大学特色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以《中外文化十讲》课程为载体,开设“沪江名师讲堂”。举办“沪江音乐讲堂”,邀请中外知名音乐家开展系列讲座报告。举办“沪江通识教育论坛”等活动,深入探讨新时代理工科高校美育的理论、路径和方法。建设机械艺术博物馆,结合“机械”与“艺术”开展工程美育,获评2021年上海市学校美育案例特等奖。成立沪江学院和美育中心,加强《诗经导读》《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等系列课程建设,开展汉服展演、沪江诗词大会、沪江诗乐会等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推进人文素养教育和美育工作深入开展。


上海理工大学举办第二届“沪江通识教育论坛” 

49)开展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研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学校校史、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宣传。建设并开发校史馆、档案馆、博物馆、名人馆、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等特色育人平台。

用好红色文化育人鲜活教材。学校注重校史编研,加强对校史文脉、办学理念、校训内涵、校风学风等精神内涵的梳理,建设红色资源、工程教育、历史建筑等校史资源库,提炼具有红色基因的办学特色,讲好校史中的党史故事,凝练形成“爱国图强、开放包融、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上理精神。挖掘学校红色基因,考证15位革命烈士事迹,挖掘23位爱国英杰事迹,出版12万余字《碧血丹心——红色大潮中的上理赤子》,用好红色文化育人鲜活教材。与光明日报联合组织举办“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会,以“信义勤爱,思学志远”校训为引领,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土壤。开展校本文化课程开发研究,编写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教育史、上理工程翘楚访谈录系列丛书,将校本文化课纳入大学生综合素养课程体系。

擦亮海派文化底色。弘扬上海城市精神,打造沪江国际文化园跨文化交流名片,通过引进海派艺术到课堂、打造复兴系列等品牌活动、举办海派文化作品展览等系列举措,促进中外文化互动交融,培育学生文化自豪感。不断推进校园开放,随着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入选国家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学校主校区启动新一轮保护性修缮,启动上海理工大学段滨江贯通工程,助推沪江时期“浦江之滨,花木扶疏,红楼三五,矗立其间”的历史风貌恢复。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了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创业培育、企业孵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上海输送优质的创新人才。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3161”高水平大学建设路径,以国家和上海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不断凝练特色,以国际实验室建设为重要载体,聚焦发展若干重点学科,大力推进交叉融合,通过医工交叉、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等跨学科创新,提升社会服务能级,助力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学校打造《唐诗宋词元曲品读》《中国古典诗词艺术》《诗经导读》《书法美学》《中国音乐名著》等课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举办沪江杯诗词大会、沪江诗乐会 、“复兴雅韵”名家系列、“复兴国风”人文系列、“礼乐讲堂”、“听音乐之韵 话德材之美”、新生成人礼、汉服展演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带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悟中华文化之美。学校坚持守正创新,搭建中外学生交流平台,引导国际学生参与各类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建设运营学校英文网站,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新时代中国形象。

学校举办“赓续红色血脉 勇担强国使命”第九个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

打造特色文化育人平台。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特色文化和艺术育人平台,通过建设文化场馆、举办主题展览、出版文化书籍、开展艺术实践等方式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成效。建成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推出“热血铸丰碑”、“丹心向春晖”和“科教兴伟业”等主题展览,全面展示了一代代上理人为民族大义赴汤蹈火、为科教兴国无私奉献、为制造强国砥砺担当的红色基因图谱。主题馆自2021年开馆先后入选“杨浦区青少年红色育人实践基地”和“杨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3年入选第八批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雷洁琼铜像和生平事迹展”2022年获批“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史教育基地”,复兴路校区校史馆2023年开馆,构建档案校史文化育人新的能量场。依托文教结合项目,打造理工特色实体书店“尚理汇”。学校原创音乐剧《春归》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原创话剧《旷野》勇登上海市“汇创青春”一等奖榜首。学校在第六届“汇创青春”比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优秀创作奖1项;上海市一等奖2项,一等奖6项,三等奖1项,优秀创作奖2项。

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揭牌仪式


复兴路校区校史馆开馆仪式

学校举办第四届汉服展演和体验活动 

50)组织参与“大师系列”校园剧、“礼敬中华”、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校园歌会等各类文化活动,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着力塑造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厚植文化建设土壤,在举旗帜、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方面打造精品项目,以“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着力塑造校园文化品牌。打造刘湛恩烈士故居文化主题馆、复兴路校史馆、大师剧《刘湛恩》、“百个红色印记寻访”等红色文化品牌,打造精品活动“新时代·中国说”、精品课程“智慧中国”、精品党课“勇担制造强国使命”等育人文化品牌 ;打造最美校园“建筑可阅读”、校园地标“沪江国际文化园”、尚理汇“1906咖啡”等形象文化品牌 ,凸显上理校本文化的凝聚力。结集形成《春有繁花秋有实》《为有源头活水来》等2本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集,收录了77个校园文化品牌项目。

全面做好“一院一品”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建设和孵化,开展“创全有我”文明创建风采展示。“新时代·中国说”获得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新型班主任”育人品牌获上海市教育系统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典型案例,“百个红色印记寻访第三季”案例获批2023年上海市高校校园文化示范项目,获光明日报、文汇报、青年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品牌效应逐渐凸显。

“读苦难辉煌 觅百年印记”全国百个红色记忆寻访活动之图文纪实展

校园十大歌手比赛

《打造“新时代·中国说”,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获批教育部思政教育精品项目

打造校园文化艺术高地。学校开展和打造丰富多彩、内容健康、品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与文化作品,使校园成为文化艺术高地、师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学校原创大师剧《刘湛恩》已连续公演8年,累计公演、巡演18场(含线上演出),累计线上线下覆盖观众3万余人次,是上海市高校原创大师剧中演出时间最久的大师剧之一,展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获上海市教委大师剧“精品文化项目”。学校每年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立项评选,培育精品校园文化项目和艺术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引进《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江姐》等诸多广受好评的经典剧目,让更多学生成为高雅艺术的受益者。举办沪江专场音乐会、五四主题歌会 、“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闪耀新生”大赛、“艺熠沪江”艺术团文艺汇演、“最美诵读者”等品牌活动,不断丰富师生文化生活。

原创大师剧《刘湛恩》展演

朗诵《信•念》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一等奖、第三届经典诵写讲大赛上海市三等奖

“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演出之《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相关材料

赓续红色血脉 上理工把大思政课搬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揭牌仪式举行

存续记忆 传承文脉 学校举行复兴路校区校史馆开馆仪式

科艺融合、向美而行 ——学校举办第二届沪江通识教育论坛

沪江学院: 构筑人文教育新体系 画好人才培养同心圆

学校在2021年上海市学校美育评价案例评选中斩获特等奖

以美润德 以美育才——记第十三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

青春献礼二十大 建功立业新时代——我校举行第四届“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赛

学校举行“四方音行”第十六届校园十大歌手决赛

关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集”成果素材征集工作的通知

上观新闻:《觉醒年代》首集取景地,“会说话的建筑”背后还有多少你不知的“前生今世”

第二届沪江公共外交论坛暨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分论坛

机械艺术博物馆

沪江学院在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上海赛区)中获佳绩

学校举办第四届汉服展演和体验活动

学校原创音乐短剧《春归》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摘得一等奖

中国日报中文网:存续记忆 传承文脉 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校史馆开馆

光明日报:赓续红色血脉 上理工把大思政课搬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汇:让英雄精神成为社会前行的精神指引!沪上大中小学今天这样缅怀英烈,致敬英雄

学校举行“读苦难辉煌 觅百年印记全国百个红色记忆寻访活动颁奖典礼

2021年上海理工大学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揭晓

大型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在我校上演


历史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