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融入智慧社区建设,上海如何先行先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9-30浏览次数:0

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相应制度设计持续转换为智慧社区治理效能。202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不仅利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开辟超大城市社区智慧应用场景,而且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相应制度设计融入智慧社区建设和治理,探索形成了诸多有益做法。

一、以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居民自治体系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智慧社区治理场景复杂,城市数字化转型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居民自治体系变革提供了契机。

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和智慧场景平台,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智慧社区治理中的引领力。通过整合多领域数据,有效解决党建引领中资源相对分散的问题,确保基层党组织领导与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体系高度契合。如金山区积极依托智慧网络,发挥毗邻党建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利用数字化党建联席平台,推动跨区域社区协同数字化共治,彰显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数字化治理中的领导优势和组织优势。

基于社区智慧化建设进程,优化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组织架构。基于《上海市居民委员会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依托智慧场景,上海积极发挥居委会在线上线下平台的组织功能和联结功能,通过智能化协调和联合议事机制,居委会和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物业公司积极配合居委会线上线下工作,推动“三驾马车”信息共享与协同共治,提升协同治理效率,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治理变革。

此外,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完善居民自治章程与公约。依托《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完善数字时代的居民自治制度体系,推动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契合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相关内容包括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智慧社区平台使用等多个方面。如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确立新时代《居民公约(指导大纲)》,为数字时代的居民自治提供更为全面规范的框架。

二、以居民全过程民主参与为抓手,推动超大城市社区全链条数字化共治

居民全链条民主参与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重要体现,也是智慧社区共治的重要内容。

民主选举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应对超大城市人口流动和人户分离带来的居民身份认定难题。民主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四议两公开”程序,为不适应数字技术的居民保留现场反馈渠道。民主协商方面,依托议事厅平台,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从“三会制”到“新三会制”,不断优化协商调解流程,创新推进大会讨论和分组讨论的两轮协商机制。民主管理方面,与时俱进完善数字时代的居民公约。开发“线上虚拟社区”,优化民主管理,同时借助大数据平台,明晰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自治共治事项。民主监督方面,推动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依托数字系统,监督居委会日常工作、经费使用、社区公共决策落实情况。通过一系列数字化创新举措,推动居民全过程民主参与和社区全链条数字化共治。

三、以弥合数字鸿沟为目标,构建超大城市社区多主体共建格局

弥合数字鸿沟是推进智慧社区共建的关键。上海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发挥居民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多主体协同共治。

基于社区现有资源,推动基层党组织、居民、驻区单位、社会工作者等主体参与社区共治。如普陀区长寿路开发“业主自治”等线上平台,发挥社区青年和社区达人在智慧社区共治中的作用,积极拓展共治力量。此外,加强智慧社区平台和相应功能的无障碍开发。一方面,推动智慧社区适老化开发,引导社区年轻人、技术从业者等群体担任社区联络员,协助老年群体使用数字化治理工具。另一方面,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更为便捷的线下辅助服务,推广“一站式”社区服务,增强这些弱势群体在社区共治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智慧场景赋能社区文化建设,情感治理助力社区共治。上海通过优化社区云系统中的“邻里敲门系统”,助力睦邻社区建设。依托智能场景,组建居民兴趣小组,营造社区共同记忆空间,培育社区文化,积极发挥情感治理在社区共治中的赋能作用,提升居民在社区的归属感。通过智治,推动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进而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相应制度设计持续转换为智慧社区治理效能。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时代上海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上观新闻

原文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83623



供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