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技术部共同举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作为论坛的核心板块,“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同步启动,聚焦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上海理工大学多项自主研发的高水平科技成果亮相大会,充分展现学校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创新实力。
本次参展项目涵盖我校光电、健康、材化、机器智能、智能科技等学院,涉及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新材料、高端医疗装备等多个前沿领域,集中呈现了学校在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方面的最新进展。参展成果包括亚秒级微小角度准直测量仪、零能耗辐射制冷超材料、具身智能柔性感知导电水凝胶传感器等,技术先进、应用前景广阔,受到科技部领导等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的高度关注。
其中,基于深度视觉交互的助餐机器人因精准服务失能人群、实现自主进食辅助而备受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关注,项目参会代表吴伟铭博士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现场采访。该系统通过轻量化机械臂与智能视觉交互技术,实现安全、高效的无感喂食,提升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并已在上海、常州、烟台等地的养老院应用示范。
中央电视台采访助餐机器人项目组吴伟名
上海理工大学展位前
机器智能研究院研发的“行者二号”双足人形机器人也引发媒体关注,接受了浦东电视台、解放日报和澎湃新闻等媒的专访。该机器人采用仿生肌腱驱动技术,具备类人步态、多地形适应能力,能耗较同类产品降低25%,动态续航达6小时,可广泛应用于导览讲解、公共服务、巡逻巡检等场景。
我校参展电项目负责人与科技部领导合影
此次参展不仅彰显了上海理工大学在智能科技与产业融合方面的领先水平,也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学校将持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浦江创新论坛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18届,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合作平台。2025年全球技术转移大会面向全球发布超10000项技术需求、2000余个高层次人才岗位,企业投入资金超200亿元,覆盖20多个前沿领域。过去五年,大会累计促成意向合作金额近180亿元,持续助力全球技术供需对接与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