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理工主办“2025瑞士青年人才来沪参访交流团——中国文化体验之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7-09浏览次数:0

77日,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的“2025瑞士青年人才来沪参访交流团——中国文化体验之旅”(CEP项目)圆满结束。该项目获中国国际人才基金会资助,由上海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承办。在为期两周的活动中,来自瑞士的青年参访团以文化浸润为根、创新探索为翼,全方位感知中国、读懂上海,成功搭建起一座跨越山海的友谊之桥与合作之桥,为中瑞人文交流与创新合作注入了澎湃的青春活力。

627日上午,开营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副校长蔡永莲致欢迎辞,表达了对深化中瑞青年交流的热切期待,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随后,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项目负责人徐璟玮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与德语区国家(德国、瑞士、奥地利)的交流合作概况,并回顾了依托德国文化交流中心平台与瑞士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的合作成果。之后,德国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项目总策划周卫东老师为团员们详细解读了项目背景、核心日程安排及注意事项。本次活动精心设计了“专题讲座”“中国文化体验”“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城市探寻”“走进政协”五大核心模块,通过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让瑞士青年多维度、深层次理解上海、理解中国。

副校长蔡永莲致辞

开营合影

在文化交流环节中,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在“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讲座中梳理了中欧经贸关系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格局,深入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展望了广阔的合作潜力。德国摄影师尤兰达以“一位德国摄影师视角下的魔都”为题,分享了她的光影哲学、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理解。上海中华武术会会长高幕峰教授及杨文芳副教授深入浅出讲解武术精髓,“止戈为武”的哲学在专业表演者与青年的互动切磋中生动传递。高级服装设计师沈杏青解读“汉服的前世今生”,参访团随后漫步朱家角古镇与大清邮局,在青石板路与古建筑间品味江南韵味;东华大学刘瑜教授剖析旗袍文化,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的实物展示让“穿在身上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亲手制作饺子、馄饨等美食,更让瑞士青年在味蕾的碰撞中深刻体会“民以食为天”的生活智慧。

活动现场

在科技探究环节中,参访团探访了上海“模速空间”的创新生态社区,还到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了解了具身智能技术应用展示。在企业采访环节中,通过对常州科教城多家企业与实验室的实地探访,瑞士青年见证了中国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强大转化能力。上海理工大学唐宋博士的“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集成应用——以具身智能为例”报告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代表分享的“中国智能制造行业的国际合作生态”报告,进一步深化了瑞士青年对中国创新生态的理解,为未来中瑞科技合作埋下种子。

活动现场

除此之外,活动中还安排了参访团对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进行了参观,在中瑞跨文化交际差异研讨及中瑞企业创新合作案例进行分享过程中,让瑞士朋友更深层次理解中国社会治理模式与开放合作姿态。

活动现场

77日,结营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期间,通过项目演示会及《我眼中的上海》摄影比赛讲评及颁奖仪式等,主办方给获奖以及参与活动的瑞士朋友和学生志愿者发放了证书。结营仪式上,参访团成员们由衷感叹:此次上海之行不仅是一次深度的中国文化体验,更是一场对中国科技创新活力与城市发展成就的震撼之旅。“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真实、充满活力的中国。”一位瑞士青年代表动情地说,“这超越了简单的文化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珍贵的理解与友谊,积极投身于推动中瑞合作的实践中。”

结营仪式现场

本次活动旨在践行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响应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欧期间提出“未来3年欧洲青少年来华交流规模翻一番”重要倡议,进一步扩大中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之间的交流。同时,活动以推动中欧文明互鉴、深化国际创新合作生动实践的方式,为构建更加紧密、更具活力的中瑞关系贡献了积极的青春力量。

供稿单位:国际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