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出舒适区!”在上理工的这个论坛上,院士如是说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11-19浏览次数:0

“坐在实验室里只会产生问题,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敢于去实践去创新,在实践中完成论文,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119日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的2024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上,学生们用原创舞台剧《追随光,成光》演绎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的故事。长三角各高校、科研院所师生代表共聚上海,交流分享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用艺术讲好科学家故事

本届论坛以“潜心科研矢志报国——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共分为“论理”“务·实”“树·典”“艺汇”和“博·论”五大板块。自2024年3月论坛启动以来,长三角52所高校、科研院所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研究生积极参与,共收到投稿作品972件。

“论理”学术论文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研究生学风建设、导学关系和学术规范等专题征集投稿588篇,共评选出获奖论文205篇;“务实”工作案例围绕研究生学风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优良导学关系建设等主题,征集工作案例192篇,共评选出获奖案例77篇;“树·典”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各单位推荐64人,共评选出40名创新实践能力强、取得突出成果的优秀研究生典型个人;“艺·汇”科学家精神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中,通过整理挖掘科学家故事、人物传记、科学访谈等素材,征集舞台剧目、原创视频、绘画文创等作品128件,评选出获奖舞台剧目作品14个,视频作品18个,绘画文创作品35个。

“艺·汇”科学家精神文化作品汇展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张涵、恽郑曦、桑媛的系列海报作品《功勋》获评三等奖。作品通过运用文字路径的设计手法,简洁明了地传递三位杰出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的人物故事和科学成果。“我们研究生也要勇于探索,始终保持创新思维和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培养社会责任感,向科学家前辈们学习。” 张涵说。

张涵介绍获奖作品

科学家精神舞台剧目是本次论坛特别新增的文化作品征集系列,通过各高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引领青年群体通过舞台剧目创作更深切的领悟科学家精神,运用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舞台效果,更生动地讲好科学家故事。

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二学生程浩此次在舞台剧《追随光 成为光》扮演庄松林院士。他告诉记者,舞台剧用时三个月,打磨了三四个版本,作为主要演员的学校江畔剧社的学生们倾力其中,为更完美的舞台呈现而努力。“初入象牙塔,未能录取自己心仪的专业,庄院士的学生时代曾经也有与我们相似的烦恼。但他潜心于学术,在新的领域找到了热情和方向。”程浩表示,院士坚定的科学报国理想让自己备受鼓舞。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馨介绍,上海市科协鼓励支持将文艺形式融入思政工作,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目前上海市科协正在开展科学家精神展演作品征集,通过演讲、朗诵、讲故事、短视频、舞台剧、歌曲等多种表现形式,讲好身边的榜样故事,展示科技工作者风采,将在明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组织汇演活动,并评选演出优秀作品、优秀组织单位,欢迎上海各高校院所组织老师、同学积极参与展演作品征集、汇演活动。

科研创新第一步:跳出舒适圈

如何理解科研创新?怎样追求科研创新?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理工大学校务委员会执行主席、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长顾敏在主旨报告《光学人工智能——科研创新与影响力》中,以澳大利亚的创新成果和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的科研发展历程为例,指出了研究生培养中的创新、工业界合作的重要性和研究为社会带来的影响力。

经常有学生问顾敏院士:科研方向怎么找?他总是回答,首先要跳出舒适圈,“最不舒适的地方才会有最有价值的东西。”2019年回国,带领团队加盟上海理工大学时,很多人认为他会沿着原本的光学研究方向继续深耕,顾敏院士却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投身光学人工智能研究。报告中,他详细讲述了国内外科学家们如何探索突破光学成像衍射极限的方法及相关技术在光学成像、信息存储和芯片方面的巨大潜力,展示了光子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光学人工智能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当天下午,与会代表分别在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分论坛、华东理工大学“导学思政 学风传承”分论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分论坛、安徽理工大学“至真求实 工匠精神”分论坛开展研讨交流。

自2021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长三角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论坛不断强化跨区域院校间的紧密合作。今年论坛首次将分论坛之一设置在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高校安徽理工大学,进一步扩大了长三角学风论坛的影响力。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融入大思政教育全链条

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是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交流研讨的重要平台,旨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作风和学风建设。

本届论坛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理工大学承办办,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协办。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盛春表示,当今世界已进入大科学时代,国际科技竞争更加激烈。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也是推进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基地,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连接点,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以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奋发进取,创造出无愧时代的业绩。要围绕价值引领这条生命线,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融入“大思政”教育全链条,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将科学家精神浸润到教育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注重教育引导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科学监督与诚信教育相结合,纵深推进作风学风治理,培育胸怀祖国,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092319153396202314&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df9ed0ae3c0a8846e000z&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409231915339620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