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理工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该校校长丁晓东寄语毕业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丁晓东的致辞除了对学生未来的祝福外,也在教学生工作后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
“新质生产力是当下热词,更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新增长极。今天我想谈谈新质生产力,是希望在新的窗口期,帮助即将迈向社会的你们洞见变革的信号,抓住新机遇,开创不一样的未来。”丁晓东说。
毕业典礼现场
他用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的故事启发同学们。
比如,该校中德国际学院2005届毕业生陈默,在大四那年,因成绩优异被学院派往德国一家企业实习,在工作中,陈默敏锐地发现,国内仪器仪表检测方面的技术很薄弱,95%以上的企业会选择到国外购买核心技术再回国整合,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少之又少。2010年4月,她带着创业理想回国,在常熟创立公司,自己进行研发、设计、销售。由陈默主持研发的光声光谱痕量气体分析仪填补了国内同行业内空白,其团队不断致力于微量气体的检测,高精度、便携、低检测下限成为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
他说,上海理工大学学子所学的这些专业均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大放异彩。
丁晓东送别毕业生时发言
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一直被欧美巨头一统天下,比如,每把价格超过2000元的进口超声刀,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为此,该校健康学院崔海坡老师组建了一支机械、材料、控制等多学科团队,攻关超声刀国产化方案,所研发的超声刀切割速率、断刀率等主要性能指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但价格却降至每把300元以下。研究成果通过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成立公司,至今公司累计融资约3920万元。这便是一个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新赛道、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典型案例。
又比如,人们经常在机场看到的智能骑行箱,就是上海理工大学老师的作品。该校出版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定律老师聚焦“拖行李很重很累”这一痛点,与企业合作开发了一款智能骑行箱,全程电能驱动,其设计贴合用户所熟悉的操控方式,在箱盖结构、箱壳材质选用上精雕细琢,用户可以直接骑乘代步,一解舟车劳顿之苦。这款智能骑行箱2023年销售超10万台,产值超3亿元。
即便在上海理工大学学习经、管、文、法、艺,也会被打上深深的“工程”烙印。
比如,上理工金融专业的同学能够从事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必须的“科技金融”服务,上理工外语专业的同学能够从事与中国制造、中国科技“出海”相关的翻译与传播服务,上理工管理专业的同学可以用系统思维、科学技术支撑制造业新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流程,等等。
丁晓东介绍,今年上理工人工智能专业迎来了首届毕业生,“而我想说的是,人工智能不是某个专业的专属,AI for all应该成为数智时代任何专业、任何人、任何产业的生存方式与生产方式。同学们要主动拥抱AI、掌握AI、运用AI,去构建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文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4-06/08/content_WV4PLNf3.html?gid=VnDMvY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