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丁晓东嘱托毕业生:探索行业的新质要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6-05浏览次数:0

栀子飘香的六月是毕业生的收获季、离别季。61日,上海理工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学校毛主席像广场和湛恩大道上举行。

“大学毕业生风华正茂,正是学成报国时,应勇担‘民族复兴、强国有我’之重任,在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激流中挥洒青春热血、书写精彩人生。我希望以更具象的透视,让同学们认清新质生产力之于上理学子的逻辑与维度,帮助即将迈向社会的你们洞见变革的信号,抓住新机遇开创不一样的未来。”在毕业典礼上,校长丁晓东从“何谓新质生产力”到“上理学子该何为”,勉励毕业生们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去找寻和探索属于自己行业的“新质”要素。

丁晓东校长和毕业生亲切交流

保存创新的火种与激情   将科技之光照进现实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而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和构建产业高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着力点。

丁晓东告诉学子们,学校中德国际学院2005届毕业生陈默,在大四那年,因成绩优异被学院派往德国一家企业实习。在工作中,她敏锐地发现,国内仪器仪表检测方面的技术很薄弱,95%以上的企业会选择到国外购买核心技术再回国整合,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少之又少。2010年4月,她带着创业理想回国,在常熟创立公司,自主研发的光声光谱痕量气体分析仪填补了国内同行业内空白。后来,其团队不断致力于研发微量气体的检测技术,高精度、便携、低检测下限成为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已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

“科学、技术、工程是上理学子学习的主题,在校期间,你们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又通过参与任务驱动、项目驱动的课程与竞赛,以及基于真实生产环境的工程实践,具备了科技创新的基本素养。”丁晓东勉励学子们,“希望你们能像陈默学长一样,一直保存创新的火种与激情,在融入职场与社会的过程中,立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立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工程创新的潮头,将科技之光照进现实,以创新为支点去撬起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的新世界,锻造新质生产力的硬核”。

竞逐产业新赛道   迈向发展新蓝海

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

丁晓东告诉学子们,新质生产力对应的具体产业有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上海理工大学拥有普适性的工程学科结构,光学、动力、机械、材料、食品、电气、控制、智能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上理学子所学的这些专业均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大放异彩。

丁晓东举例说,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一直被欧美巨头一统天下,比如单价超过2000元的进口超声刀,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为此,上理工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崔海坡教授组建了一支机械、材料、控制等多学科团队,攻关超声刀国产化方案,研发出的超声刀,在切割速率、断刀率等主要性能指标上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但价格却降至300元以下。研究成果通过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成立公司,至今公司累计融资约3920万元。这便是一个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新赛道、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典型案例。

上海理工大学是以理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经管文法艺专业的同学是不是就与新质生产力无缘呢?答案是“绝非如此”。丁晓东又举例说,对于长期出差的上班族以及热衷出游的旅行者来说,旅途中即便安排好了各种交通工具,也少不了依靠双腿步行。在疲于奔波之际,如果还要拖着笨重的行李箱,越发感到寸步难行。学校出版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定律老师聚焦这一痛点,与企业合作开发了一款智能骑行箱,全程电能驱动,其设计贴合用户熟悉的操控方式,在箱盖结构、箱壳材质选用上精雕细琢,用户可以直接骑乘代步,一解舟车劳顿之苦。2023年,这款智能骑行箱销售超10万台,产值超3亿元。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至关重要,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释放巨大价值。丁晓东希望经管文法艺专业的同学去拥抱这方充满无限可能的天地,将智慧与所学挥洒在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致力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与附加值。

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新跃迁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撬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革命性力量,也将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与重要引擎。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改造产业,更能创造全新的业态,拥有加速提升生产力的“魔力”,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新质生产力。

在开学典礼上,上理工的张元刚校友介绍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他怀揣“推动人人会编程、各行业的人用代码为自己服务”的目标而创业,多年来一直从事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研发,聚焦工厂数字化转型细分场景,为企业提供基于软件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他曾为某知名上市钢铁企业提供数字化能耗管理方案,能够帮助企业轻松发现节能潜力,优化运行策略,每年为企业节约5%的能耗,达5000万元,15年来共节约了7.5亿元;他在2019年荣获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领军先锋”称号。

丁晓东告诉学子们,张元刚是促进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

今年上海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迎来了首届毕业生。“人工智能不是某个专业的专属,AI for all应该成为数智时代任何专业、任何人、任何产业的生存方式与生产方式。”丁晓东希望同学们要主动拥抱AI、掌握AI、运用AI,去构建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上海科技报

原文链接:https://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33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