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周忠民是杨浦滨江的忠实粉丝,闲暇时常去那里兜兜转转。3月20日上午,鞍山五村老年活动室内坐满了人,周忠民就在其中。四平路街道“理论+”宣讲队伍成员、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二学生巫邦鼎坐在台前,带来一堂“微党课”,以图片、讲解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家“重新放映”杨浦滨江的一幕幕“前世今生”——“不仅仅要保留住过去的记忆,我们还要迎接新生活。不搞大开发、大拆建,充分利用工业遗存,把装卸码头、吊机、轨道这些非常重工业的元素,嵌入滨江公共空间的设计……”
作为“老上海”,周忠民当然知道杨浦滨江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但是上完“微党课”他却惊讶地发现,“课上提到的许多故事细节,我这个老上海居然都不知道。”
你“点单”我“配送”,“因人制宜”送学上门
走出家门、不出小区,就能上到一堂优质的“微党课”,在居民中,这一形式的接受度很高。目前,四平路街道正在尝试“解锁”党课新的“打开方式”。3月起,街道第四轮“理论+”宣讲启动,课程主题、内容、时长均可从“菜单”中随心“点”,学习更加“无压力”。
“我们老党员就应该听党课,经常接受教育,与时俱进。而这堂党课就开在‘家门口’,走过来才几步路,很方便。”居民毛锡金说,“听完后,我对杨浦滨江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有了直观感受,作为杨浦人,真的很自豪。一个老工业区,现在变成这样优美的城区,背后必定走过了‘万水千山’。”
四平路街道“理论+”宣讲队伍经验颇丰,年年进基层开展宣讲。队内已有100多名优秀宣讲员,主体为同济大学学生“理论+”宣讲团,又吸收了同济大学讲师教授、企事业单位工作者、街道干部、小巷书记等力量,分头进社区、进校园。
上课不仅是“我想说什么”,还有“你想听什么”。“理论+”宣讲坚持“三+”模式(“专家+”“载体+”“需求+”),其中的“需求+”,就是宣讲团长期工作的导向指引。“每一轮宣讲启动前,我们还会不断更新清单,有的课太老了,不适合讲了,就淘汰。我们还会开发新的课程,今年计划要开发19-30门新课。”同济大学学生“理论+”宣讲团团长巫邦鼎告诉记者。
如今,他们还摸索出“点单+配送”方式,列出100多门课程,让社区、学校等单位自行“下单”,实现“你点我讲”送学上门。“每当有社区、学校等预约后,我们都会派专人对接,然后安排讲师上课。”巫邦鼎说。
此外,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环境,“理论+”宣讲还提供“定制服务”。比如,进入学校和居民区时,他们的单课时长可能是不同的,尤其会根据学生的课程时间等进行调整。课程内容上,讲师们“因人制宜”,对老年居民偏重讲解杨浦历史、党史等,丰富细节、提升内容深度,针对小朋友,则在课件中插入更多图片、视频,便于理解。
据悉,本轮“理论+”宣讲将持续至今年6月底。
“动”起来,“翻开”百年建筑这部大书
高校的思政课如何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从课堂走进红色历史场域,不仅走“新”,更走“心”。
“怡和纱厂旧址是当年上海红色工人运动的阵地;杨树浦水厂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自来水厂”“百年前,一批批青年学子从这里出发,赴法勤工俭学”……近日,在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程恩慧和邢中先的讲述中,一堂“行走的党课”在杨浦滨江开启了。
上海理工大学能动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罕说:“这是我第一次上‘行走的党课’,通过实地走访,切身感受到了对待城市中的老建筑就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充满尊重。拥挤的工业厂房已经一去不复返,美好生活就在眼前。”
本次“行走的党课”的最后一站,是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微缩模型、全息影像、互动装置……展馆地下一层是上海旧区改造三十年主题展,上理工师生全方位感悟人民城市理念的发展、理论渊源、丰富内涵以及时代价值。上海理工大学能动学院2022级本科生宰芸泰说,模拟滨江骑行单车最吸引他,“可以风雨无阻地欣赏杨浦滨江美景。”
黄浦江这条上海人的母亲河,绵延入海之前,在这座城市的东北部转了一道弯,画出了中心城区最长的15.5公里滨江岸线,造就了杨浦这一方水土。百年前,在杨浦滨江,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化水厂、中国第一家发电厂、远东最大煤气厂等多个“全国之最”,百年后,这里华丽转身为“生活秀带”,一座座百年工业建筑被活化利用,打造成极具特色的空间场域,书写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和谐共生,成为人民城市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走出家门就能听课,周忠民期待未来可以在杨浦滨江更为“沉浸”地“学习”。“直到现在,杨浦滨江还在不断升级更新,我希望未来有更多历史人文的雕塑、展览等落地杨浦滨江的公共空间,继续丰富城市内涵。”周忠民说。
城市的更新发展,如何达成和谐共生的“相处之道”
“墨染千秋,染不黑落叶金黄。朗朗书声,掩不住落叶无声”……夜幕降临,灯为笔,地为画布,不同姿态与品种的斑斓树叶被投影下来,配以一首首趣味小诗,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在杨浦,这条“诗歌单行道”曾经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增添了浓浓的诗意。
近日,如此浓浓的诗意不负春光,又在社区的樱花大道“上线”了。3月22日晚,新江湾城街道“花朝节之鸢舞樱”系列活动,在江湾城路(国帆路-国浩路)启动。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纸鸢贴晴空,飞轮走盘线”……樱花飘落,仿佛是春天撒下的粉色诗篇,树下,骑着脚踏车的孩子穿行而过,牵着宠物的老人闲庭信步,时髦的男女青年在喜欢的诗句前打卡……光影交错,在他们身上映照出不一样的色彩。移步换景,灯光在不同角度呈现出不同效果,从不同高度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在设计杨浦滨江全球推介大会的灯光秀时,我们考虑的是怎么烘托出滨江建筑与水的关系,而在设计新江湾城樱花大道时,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居民的感受,希望用美来连接邻里生活。”来自马来西亚的设计师Benjamin 陈介绍。
在“生活秀带”,百年工业遗迹与人文、设计、时尚等交相辉映,建筑与水、建筑与人、社区与人、人与人都在探索和谐共生的“相处之道”“邻里关系”。
近日,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秀场外,不少市民带着自家的“毛孩子”盛装“出席”,挑选零食玩具,参与社交聚会。“宠爱嘉年华(PETJOY)暨上海宠物时装周”在此举行。
宠物无疑是当下年轻人最适用的破冰话题之一,可爱的“毛孩子”总能在不经意间迅速拉近人们的距离。12个宠物时尚品牌带来最新一季宠物服装服饰发布,到场展示的国内外宠物时尚品牌超过50个,同时推出上海宠爱模特赛、宠爱运动会、爱宠公益领养等系列主题活动。
秀场内,宠物模特们穿上时尚宠物品牌最新设计的服饰,在T台上摇头摆尾,萌态十足,为观众带来一场趣味横生的走秀。在“养宠物堪比养孩子”的当下,“毛孩子”们的精致生活展现在方方面面。越来越多养宠人士对宠物时尚的关注,已从服装转移到宠物配饰、住宿以及宠物出行。“我经常带猫咪出门,所以想挑选一个好看的猫包。”“00后”孙小姐告诉记者。
樱花大道上的落英缤纷、光影交错,让“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诗意蔓延;历史建筑变身时尚秀场,人们因为共同的爱好、相似的生活方式相聚于此,人宠同乐,彼此的距离得以拉近……城市的更新发展,为生活、工作于此的人们,“种”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来源:杨浦时报
原文链接:https://yptimes.shyp.gov.cn/html/2024-03/28/content_9401_17193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