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十大“大学校园诗歌之星”新鲜出炉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11-23浏览次数:0

诗歌与语言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我相信,诗与语言的关系最为亲密,通过写诗和读诗,可以更好地体会现代汉语的美。阅读冯至、穆旦、张枣、痖弦等语言上经得起咂摸的诗人,读起来会像是听歌一样。”谈起诗歌之美,荣获本届上海市民诗歌节 “大学校园诗歌之星的复旦学子车信昱一脸兴奋。和他一起获得这一称号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的周庆贵、华东师范大学的何雨阳、同济大学的张雅婷、上海师范大学的沈卓成、上海理工大学的胡馨、上海大学的李骏飞、上海海事大学的倪于丞、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黄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魏庆鑫9名高校学子。

据了解,为挖掘、培养有文学潜力的诗歌新人,今年上海市民诗歌节联合上海各高校团委,举办“大学校园诗歌之星”评选活动。活动得到各高校积极响应参与,10大学校园诗歌之星在评委和广大市民的注视下冉冉升起。

读诗写诗是唤起生命别样热情的方式

作为一名“00,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大一学生车信昱现任复旦诗社常务副社长,也曾是复旦诗歌图书馆馆长、诗午餐poemeal平台的编辑。

在本届市民诗歌节上,他的诗作《明日之雨》获得了“2023年上海市民诗歌节原创诗歌一等奖。他告诉记者,这首诗是他在复旦光华楼完成的,当天他正在阅读沃尔科特的《阿肯色证言》,被这本诗集富丽、沉稳的语气所感染。沃尔科特对我的吸引力是缠绕着的生命本身的宏大,他的作品《世界之光》就是一首会使人感受到温暖的杰作。受此启发,车信昱创作了《明日之雨》,并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第一段中的后三行:灰色的细雨给我回答:你的影子/你不可见的弧光,秋天到了你才发现/我的存在,我们真的生活在这里。他说,这首诗是一次特别的启迪,一些声音穿过了我,我将它粗略记录下来”。

车信昱将写诗作为爱好,是从初中开始的,虽然记忆中第一首诗的创作历程已模糊,但整体的感觉大致是有些郁结着的话想说,又贪求“沉默而充实”的状态,于是在爬梳一些诗歌材料后就开始自己写。

“父母对我的写作长期以来报以支持的态度,但我对诗的着迷过程更多源于渐次发生的阅读经验。”车信昱说,中学时对西方诗人浅尝辄止的阅读,让他体会到了某种震颤与生命意识;一些汉语新诗诗人杰出的语感,以及难以忘怀的、稍年长于他的同辈人的作品更使他确信汉语不竭的内生动力。车信昱希望自己在写诗的同时,读得更多一些,既是为了延绵对诗的私人化的“爱”,也是一种特殊的渴求。

谈及写诗给日常生活带来的能量和影响,车信昱表示,诗给予人的能量——无论是写或读——可能都是通过调整对生命问题的认识来深化自我个性,无论读到好诗还是写出好诗的行为都并不许诺诚与真、希望与善意的到来。

他鼓励文学爱好者们,不必首先设立“让诗得到发展”的目标,而是沿着这一痕迹的趋势向前走,寻找自己所认为的那些让诗得到发展的诗人来读,在创作上试着求新求变,争取先让自己的语言得到发展,慢慢体会具有数千年历史纵深的汉语词汇的内在张力。

诗歌像情绪储存仓,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来自上海理工大学工科实验班的大一学生胡馨也是此次“大学校园诗歌之星”的获得者。她告诉记者,早在中学时期,为了防止自己沉迷手机,同时变得更自律,她开始下意识地尝试写诗。“我曾经尝试过很多其他的兴趣爱好,但写诗的效果最好。我每次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备忘录里用小短句总结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后来回看,觉得很有意思,就保持了在备忘录里写随笔的习惯。”家庭内宽容和谐的氛围也令胡馨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她说父亲一直很尊重她的想法,在教她道理时都是先引导她说出想法,再进行分析,让她自己判断对错。“这样的家庭氛围成为我写诗的源动力。”

胡馨说她每次写诗都是有感而发,她有很多奇怪的关注点,也很喜欢思考。情绪“上头”的时候,她会将那一瞬间最深刻的感受记录下来。特别是当她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她会像写日记一样,用小诗释放情绪。

“我会一边回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边稳定情绪,当我静下心来或者事后回看,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这其实也是个和当时的自己对话的机会。”胡馨说,这令她变得更善于调节情绪,懂得换位思考。“写诗就像是我情绪的储存仓,转化成正向的能量来完善自己。”

虽然在当今的快节奏生活中,诗歌的流行程度可能不及其他娱乐形式,但胡馨认为诗歌仍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和精神,诗歌的语言、音韵和意境可以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愉悦和享受。这种感受可以帮助人们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创作诗歌更是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人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有助于心灵成长和自我实现。”胡馨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搭建平台,展示学生青春风貌

上海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杰介绍,上海大学有丰富的社团资源,其中就包括多个具有文学特点的专业学生社团,如湖畔诗社、锵鸣吟诵社等,学校通过长期举办诗歌沙龙、诗词赏析会、讲座等,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诗歌文化氛围,为学校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诉诸笔尖,创作出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体现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也代表了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品味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层面搭建更多的平台和展示空间。上海市民诗歌节就是很好的展示学生特长和风采的平台,我们非常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上海大学团委的推广和动员下,本届上海市民诗歌节吸引了学校一大批热爱文学、热爱诗歌创作的青年群体。王杰表示:“我们也积极借助诗歌的力量,在‘一二九’‘五四’等重要节点,组织和策划主题性的诗会,展示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的青春风貌。”

正是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上海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李骏飞在本届市民诗歌节上脱颖而出,获评“上海市大学校园诗歌之星”称号。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臧莺 赵婷婷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162105214064454430&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6ca28a57dc0a822a4000e&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116210521406445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