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越来越多的电动自行车该如何规范?学杂费怎样收取更合理?大类分流如何做到更加公平且有利于学生培养?宿舍管理怎样实现和谐有序?学生申诉程序能否更好地保障学生权益?
这并非校级决策议事场景,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的结课作业展示。11月1日上午和11月2日上午,两个班的18个小组展示了汇报修改或制定校内规范性文件的结课作业。
分组汇报作业
通过资源拓展、实践引导,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这门课在经过三个学期的探索以后,早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本学期,张剑文老师创新课程考核方式,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富有意义的任务:请学生自行组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来修订或制定一项校内规范性文件。
法治思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实现,分组修改、制定校内规范性文件,不仅对同学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了检验,实现了对知识、理解和创新思维的完美结合,也给学生提供了为学校贡献建设性建议的极好机会。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盛春教授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教学团队成员,全程指导了这项实践作业。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为课程提供了有力支持,党委(校长)办公室的顾必琛老师为学生讲解了校内规范性文件相关主题,并对小组作业进行了细致辅导。两位老师作为结课汇报的评委,对小组作业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毫无疑问,让同学们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对一项涉及学生权益的校内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或结合学校实际新制定一项规范性文件,是颇具挑战性的任务。但现场汇报的同学均很好地展现了小组的成果,既引发全班共鸣,也得到了盛春老师的赞许。每一项关于校内规范性文件的建议的背景、问题以及解决思路,针对宿舍管理、学杂费收取、大类分流、课程考核、重选专业、奖学金申报、学生申诉等文件,都不乏可行性,体现了对规则制定和执行的深入思考。最终提交的分组作业要求参照国家立法形式撰写书面文件,也锻炼了学生小组协作、严谨推敲问题的能力。
小组作业
顾必琛表示,依法治校与学生息息相关,同学们的作业充分展现了主人翁意识,通过这种课堂形式的学习和讨论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法治的实践性这一特征,也让他们明白了法治实践不是空想,而是在各种实际条件限制中展开的。
课堂现场
盛春对本次结课汇报进行了总结,他用“选题好、组队好、专业好、表达好、效果好”赞扬了同学们的整体表现,对同学们这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校管理事务和法治实践的高度关注的态度予以肯定。他指出,在大家的展示中,他发现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同学们能够在立法中对“维持学校管理秩序”与“维护学生权益”之间进行较好的平衡,这是大家能够站在学校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表现,也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角色转变”,并且也在同学们的讲述中收获了很多学生群体对学校各项管理事务的意见和想法,这些都极具借鉴意义。盛春还表示,课后会将大家的“金点子”带回去反馈给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有机会还会邀请同学们参加学校校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机构相关议题,共同推动学校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健全,使各方面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盛春总结讲话
通过本次实践性的考核作业,学生开始尝试参与校内法治实践,理解了不同角色的不同难点,体悟到批评容易而建设则更难,更是明白了责任与权利是对等的。要成为堪当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就要从做好身边事、参与身边法治实践做起,在实践中不断辩证、深入地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为今后参与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法治思想课作为我校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团队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提高课堂容量,如何更好地体现法治教育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如何用足用好校内法治资源,不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