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发布者:张柳发布时间:2022-10-25浏览次数:192

魏琳,1924年生,浙江人,原名蒋琳琳,是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前身新华广播电台的第一位英语播音员。

魏琳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富裕家庭,少年时追求进步思想,看过斯诺的《西行漫记》,听过雷洁琼关于中国农村妇女问题的讲话,对民主政治有一定兴趣。1942年,魏琳在中西女中毕业后考入沪江大学。1943年夏,她出于对日寇占领上海的不满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决定离开上海到国统区战斗。1943年,魏琳经江西到成都。19453月到达重庆,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二年级借读。在这里,她时常看《新华日报》,学大众哲学,关心国际时局,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

19464月,新民主主义青年社的领导决定派人到解放区去工作,魏琳立刻报了名。当时国共两党正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但存在爆发内战的危险。美国人插手,要进行所谓的“调停”,实则是以“调停”为借口替国民党发动内战争取时间。为此,周恩来同志指示重庆的中共地下党挑选一批懂英语的进步学生到解放区工作。当时正在重庆中央大学学习英语的魏琳被选中。419日,魏琳等通过党的地下组织来到十八集团军办事处。第二天便乘坐飞机去往解放区,登机前将原名蒋琳琳改为魏琳。飞机在经过北平飞到张家口时,得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的接见。

19467月,组织上从80多人中选中魏琳,将其分配到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工作。715日,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正式开始,魏琳开始了播音生涯。成为新华广播电台的第一位英语播音员。10月,国民党进犯张家口,四架敌机轮番轰炸张家口。1010日,魏琳在张家口完成最后一次播音任务以后,在炮火声中和战友一起随部队转移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所在地,即太行山麓的河北省涉县沙河村。当时的广播电台就设在村南的一座窑洞里,设备非常简陋,连门都没有,播音时就挂一条土制的羊毛毡子当门帘。当时,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打破敌人的新闻封锁,向全世界报道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党中央决定开办对外口语广播,魏琳勇敢地挑起了这项重任,并完成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新华广播电台从涉县沙河村又辗转迁移了几个地方,最后由河北省阱陉附近的窟窿峰迁入北平。魏琳留守在窟窿峰,直到1949325日,她和战友听到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英语广播后,才停止播音。之后,她随最后一批人员离开窟窿峰,416日到达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魏琳开始了近四十年的国际广播工作。在国际广播电台,她播过新闻,也主持过文艺节目,直到1983年离休后,她还坚持主持着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专题广播“中国集锦”,向世界人民传达李时珍、孔子、曹操、郑板桥等名人轶事,介绍中国历史与文化,增进国际文化与交流。

魏琳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为中国对外广播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是中国对外广播事业忠实的实践者和有力的见证人。她说:“英语播音是我无悔的选择,用我的声音把中国同世界听众联系起来,多么光荣啊!”



参考资料:

《传媒中的世纪女性》编委会编:《传媒中的世纪女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马为公,何清主编:《永恒的瞬间》,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版。

黄祖坤主编:《巾帼风采》第1卷,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