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特别的乒乓球比赛:双方选手是一台智能机器人“小丘”,和它的“生父”之一、上理工机器智能研究院研究院讲师季云峰。11月26日,在上海理工大学,经过吉尼斯世界纪录现场认证,“小丘”凭借6241次的成绩,创造了“乒乓球人机对战中连续对打次数最多”的世界纪录。
0.5秒快速反应,超强稳定性连续对打两个多小时
正手击球、反手挡球、快速杀球……“小丘”能在0.5秒内完成识别、预测、判断、控制等一系列动作,并且在与季云峰对打的将近2个小时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稳定性。
或许有人会说,我家社区就有“会打乒乓球”的机器人,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类似产品都是固定机位发球或者生硬回击球,难以实现“真正”的人机对打。为何“小丘”机器人能收放自如、成为乒乓球对打“高手”呢?原来,这都源于团队在结构设计、算法、视觉、控制等多方面开展的创新研究。
为了让“小丘”能精准且快速地识别来球,团队创建了创新高速双目视觉系统。相对于传统图像处理方法,该系统能够以1秒钟250次的速度计算出乒乓球的位置和速度,大大提高了对乒乓球三维定位跟踪以及飞行轨迹的精准预测。
为了配合该系统,研究团队将六台摄像机两两分组分置于各侧,分别承担起球体空间定位、人体动作识别和小球转速识别的任务,为系统这一指挥中枢提供信息来源。
在赋予“小丘”“眼观六路”功能的同时,还得让它臂膀灵活、收放自如,为此团队把雅克比矩阵关节空间轨迹规划、五次多项式控制速度和加速度等理论应用到控制系统之中。
陪练机器人前景广阔,为亚健康人群定制“运动处方”
据了解,“小丘”是在张建伟院士的指导下,在研究院师生的帮助支持下,由季云峰带领数名新工科学生研制出来的。
“‘小丘’目前比较适应我的打球习惯,可能换个陌生人会需要重新磨合。不过,它是一个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机器人,长时间对打可以存储使用者的数据并逐步适应使用者的打球习惯。”季云峰告诉记者,相比同类进口产品,“小丘”的样机造价仅10万元,“接下来,我们还计划给‘小丘’加入心率血氧体征采集、康复训练计划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等功能,为亚健康人群定制‘运动处方’。”
他表示:“我们希望让研究院此前自主研发的双足机器人‘小贝’与‘小丘’‘合体’,打造出既能平稳双足行走又能灵活地在乒乓球台前打球、陪练的机器人。”
来源:文汇 记者:储舒婷
原文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11126/436214.html?timestamp=1637926185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