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旨在对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加强科技、人文领域的沟通与对话。
在庆祝上海理工大学建校115周年校庆之际,“翻译、科技与人文高端论坛”日前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据悉,论坛旨在对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加强科技、人文领域的沟通与对话,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等科技前沿领域与人文学科,尤其是翻译领域的赋能互促与创新发展。论坛围绕“对接国家战略——翻译、科技与人文研究的新方向”这一主题,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了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科技创新赋能翻译研究、文化互译助力文明互鉴。
通过主旨发言和会间研讨,与会专家指出在利用科技变革的技术手段进行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上海大学傅敬民探讨的技术焦虑问题。对于机器翻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认为机器翻译的智能化已经对高校翻译专业的跨学科研究和发展形成倒逼之势,并基于此提出了外语学科翻译专业发展的初步设想;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宗成庆分别从语言学和人工智能的视角强调机器翻译智能化离不开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提出语言学研究应顺应时代发展,在语言智能技术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论坛还涉及了脑科学研究的国家战略前沿议题。上海交通大学丁红卫介绍语言是大脑外化功能的表现,通过精神障碍人群语料库建设和语言研究,有助于为精神障碍人群的疾病鉴定和干预提供具体的科学指标和措施。此次论坛也聚焦了高校翻译人才培养问题。西安外国语大学党争胜和上海理工大学刘芹指出翻译是决定中国国际传播效果诸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并结合各自实践探讨了面向国际传播的翻译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内涵、培养方案和实施路径。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原文链接:https://www.51ldb.com/shsldb/sz/content/017d55296a63c0010000df844d7e124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