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建校115周年,上海理工大学作为承办单位邀请全市多所知名院校的外国文学课程建设专家莅临上理工外语学院,共同出席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学与课程思政”研讨会并作主旨发言。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旨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有关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指示的精神为根本导向,全面推进上海市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并夯实符合新时代特色与要求的课程思政本国话语体系,在教学理念与范式方面为我国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想法、开拓新路径。
会议由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编辑部协办。会议围绕“中国话语体系”这一主旨,采取线下会议和线上直播的方式,对包括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内容、体系设置、教学实施与质量评估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数百名师生在场或在线聆听了与会专家的精彩发言,并参与了相关研讨。
会上,在上理工副校长张华和外语学院院长刘芹分别讲话后,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李维屏致开幕词。随后,上外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和龙,上师大教授朱振武,上外教授王岚,复旦大学教授戴从容,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孙建,华师大教授金雯,上理工副教授王影君分别作主旨发言或展开研讨。其间,与会专家就我国高等院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传达了几点共识:首先,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在党的各项先进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一种紧扣外国文学学科特色的方式有序、高效进行,任课教师应持续致力于开发和升级思政内容宣讲与知识要点传授的有机结合模式,始终让思政与专业教育处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状态,防止“呆板说教、生搬硬套”等负面情形发生;其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应选择与我国国情、历史尤其是思想史具备一定可比性的知识模块作为切入点,在细致完成外国文学作品内蕴艺术性与思想性评析的前提下,启发学生主动使用中国共产党伟大思想宝库中的有力武器对之进行再思考、再评价,从而在接受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认识外国文学与文化的本国话语体系;最后,外国文学课程应引导学生对“大数据”的人格异化作用保持警惕,敦促他们以研读外国文学作品为出发点,全面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人民主体价值的强调,在习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将自己培养成为立“利国利民”志向、守“为国为家”情怀的先进个体。
研讨会结束后,上理工外语学院院长刘芹教授主持闭幕式,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孔子学院事务办公室主任卢丽安教授作总结发言。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记者:臧莺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816629648385220053&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78166296483852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