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实践团队来到通道,开展“重走长征路,让‘世界非遗’更‘侗’听”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师生们充分发挥自身双语、新媒体专业优势,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侗族非遗传承结合,探索红色非遗文化国际化发展道路。
传承侗族文化,让“世界非遗”更“侗”听
千年“侗”听,非遗“侗”心。为了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侗族世界非遗红色文化,团队拜访了侗琵琶、侗族大歌传承人杨团花,并在她的指导下学习侗族大歌——《布谷催春》。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同学们却能和杨老师一起默契地演绎起侗族大歌。此外,团队还前往牙屯堡镇文坡村采访村党委书记、十九届人大代表暨侗锦非遗传承人粟田梅。队员的深刻感受到了侗锦的独特魅力以及传承弘扬非遗文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通过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也将结合实际,设计一款通道侗族自治县世界非遗文化项目中英双语宣传册。
重温通道转兵,让历史诉说光明未来
通道转兵,中国转运。1934年,历史在湖南通道这里转了一道弯,“通道转兵”这一壮举不仅挽救了红军的命运、也改写了中国共产党的未来。为了揭开这段历史神秘的面纱,团队来到通道转兵纪念馆,参观学习了主题陈列馆、纪念广场、恭城书院等纪念地。随后,实践团与纪念馆馆长郑湘进行交流,双方也就未来纪念馆国际化发展方向达成共识,郑馆长参与到纪念馆中英双语宣传片的录制中。
助学留守儿童,让孩子讲好党史故事
爱心助学,情暖乡村。在兵书阁村,实践团在县溪镇锅冲乡小学开展了以“初心忆党史,剪绘赞中国”为主题的党史微课堂。通过听、讲、颂、答、唱等互动互学,带领小朋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的党史转折点、时间线,通过剪纸和拼贴画的新颖形式拓宽红色教育范围,鼓励乡村儿童也能赓续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故事。
共建教育基地,让人才培养走深走远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为进一步推进学习交流,巩固实践成果,团队时间在兵书阁村,会同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旅游局等部门开展交流座谈。座谈会上,实践团就学校概况、人才培养、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县溪镇镇长陈翔表示,感谢上海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走进乡村,希望大学生们能将这里的文化带出去,继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也写在通道侗乡大地。会上上海理工大学为县溪镇授牌“上海理工大学综合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希望在双方的努力下,进一步提升青年大学生红色党性修养、综合劳动素质,共同打造人才培养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向华、刘婷、谢华伦
原文链接: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2107/20210729182523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