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白(1902-1981)中国教育家。曾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秘书长、国务院参事等职。
他1922年进入上海沪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前身)学习化学专业,后转学厦门大学,1932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研究有机化学。受其老师——中国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的影响,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陈康白毅然回国投身革命。
1937年底,陈康白通过层层封锁抵达延安。一时间,欢声四起:延安来了个大科学家,一个留洋的博士,一个在延安学位最高的科学家。毛泽东、朱德先后接见了陈康白,欢迎陈康白博士到延安参加解放事业,这让他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陈康白奉命组织筹划陕甘宁边区首届工业展览会,大获成功。展会期间,参观者多达数万,各界反响强烈,导致展览时间一再延期。展会上展出了大量的新型工业产品,让边区各阶层充分了解了边区工业建设新面貌,极大振奋了广大人民建设边区的热情。
1939年5月举办的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
1939年,陈康白受中共中央委派,以筹备组组长的身份筹建延安自然科学院,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自然科学大学。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先后担任校长。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开创了我党领导和组织高等理工科教育的先河。从此,自然科学院成为边区培养人才、钻研科技、发展生产的主要阵地。
自然科学院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校舍是50多间窑洞和一些作为实习工厂的平房,但教学却严谨扎实,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矿(冶)4个系,学制最初2年,后改为3年,学习选用当时国内著名大学的中英文版教材。师生们边学习边实践,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例如马兰草造纸技术、新方法制盐技术、以及发现种粮基地南泥湾等,这些成果为边区的军工及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自然科学院在延安办学近六年,共有500多名毕业生,培育了一大批“革命通人、业务专家”,许多人在后来的新中国建设中成为业务专家和栋梁之才。
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学生在露天上课
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学生在实验工厂学习
延安自然科学院兵工厂制造的小马步枪
从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的成功筹办,到创办我党历史上第一所培养科技人才的理工农综合性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从提高盐产量打破边区经济封锁,到南泥湾自力更生;从兵工生产到弹药手雷的研制……陈康白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以身许党、科技报国的初心。
陈康白忠诚于党和国家事业,无条件服务于人民,用自己卓越的学识和才能,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与新中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他默默奉献、甘为云梯的工匠精神,不为物欲、心系祖国的民族情怀,以身许党、科技报国的奋斗初心,生动诠释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和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