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朴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坚持革命、顽强斗争的一生,是忠诚于中华民族进步事业与和平民主事业的一生,是献身中国文化事业和社会教育的一生。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斗争的决胜的时代,也是革命志士仁人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力争光明的时代。大道的坎坷证明了一条真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才是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获得解放的惟一正确的道路。从一个彻底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者,这就是李公朴的人生道路,也是千百万中国革命知识分子走过的必由之路。
在时代激流中成长
学生时代、在大革命的旋涡里、留学岁月、从事社会教育、创办民众教育机构、创办进步杂志和致力于出版事业。
抗日的急先锋
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呼号、因救国而获罪、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中。1934年他和艾思奇一起创办《读书生活》,发表了大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文章,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通俗化的尝试,传播马列主义的一些基本知识,对青年的思想启蒙起了巨大的作用,引导许多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6年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许多进步的通俗读物,包括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
《读书生活》创刊号
《读书生活》第一卷第八期
抗战期间,李公朴深入华北敌后晋察冀,宣传抗日,传播抗战教育的种子。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1月的三年多时间,他四上华北抗战前线、二访延安,完成了四五十万字抗战言论、战地通讯、抗战教育文章。其中《全民动员论》、《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走上胜利之路的山西》、《华北敌后—晋察冀》4本著作风行一时,给人以巨大鼓舞。
皖南事变后,李公朴搜集了大量反映中国人民抗战业绩的资料,准备去缅甸举办“中国抗日战争现状”展览,争取侨胞和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在昆明,他办了《北门书屋》,两年多时间里出版了各类进步文艺读物30余种,并在地下印刷厂翻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等书。
为民主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1946年2月,国民党特务制造“重庆较场口血案”,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等各界人士60余人被打伤。面对险恶环境,李公朴说:“我们搞民主运动的人,是要随时准备牺牲的。”
1946年5月,李公朴从重庆来到昆明,他的到来增强了昆明的民主力量,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对李公朴等人进行造谣中伤和威胁恐吓。为了中国的和平民主事业,李公朴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李公朴说:“想用死来威胁我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今天我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
1946年7月,李公朴在昆明青云街大兴坡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整个昆明沉浸在悲哀与愤怒之中。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唁电: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黄炎培挽李公朴联悲感“公朴为民主而死;民主为公仆而生”。
李公朴精神的核心是“爱国、民主、进步”。他的人生座右铭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为真理他勇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在2009年中国英雄模范人物评选活动中,李公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授予“人民英烈”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