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昌国(1898—1981)上海“国立高机”教导长。学生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与蔡和森同班,和毛泽东同校。湖南一师被誉为湖湘文化的演练场,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近代晚清以来的重大社会事件中都留下了湖南一师人的踊跃身影。侯昌国在学生时代即英敏好学、思想进步,他认同毛泽东和蔡和森发起的新民学会的宗旨——“改造中国与世界”,追求科学救国。
1918年诞生的新民学会,是先进知识青年的革命团体,很快成为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领导力量。新民学会的领导者毛泽东、蔡和森团结凝聚了一批有血性、有志气、有抱负、有担当的爱国青年。他们朝气蓬勃,目光远大,“真心求学,实意做事”,树立了奋斗和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想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做一番事业,是一批自觉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热血青年。侯昌国就在其中。
1918年8月,李维汉、萧子升、李富春、侯昌国等30余名由新民学会选派的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离开长沙前往北京,与先行赴京筹备的蔡和森会合,分别到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高阳县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等地进行语言和相关技能的学习。
1918年10月,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部分湖南学生合影(后排右一为侯昌国)
1920年侯昌国与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畅、李维汉等革命前辈同赴法国勤工俭学,并参加了“工学世界社”活动。1929年学成回国后以工业救国为已任,曾任总工程师、教授等职务。
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新民学会会员合影。右起:向警予、熊琨甫、萧子璋(肖三)、唐灵运(唐铎)、蔡畅、曾琦、蔡和森、侯昌国、箫子升、熊叔彬、罗学瓒、陈绍休、孙世灏、熊季光、张昆弟、葛健豪、欧阳泽、颜昌颐、李维汉、张增益、
孙发利、陈绍常。
在1919-1921年间,先后共20批约2000多名青年学子,满怀理想,远涉重洋,寻求科学和真理。从他们中涌现出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领导人。同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另一大贡献则是对近现代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一部分走上科学道路的有志青年们,回国后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广泛分布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为我国近代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侯昌国成为著名电力学家,一部《电机工程学》奠定了他在新中国电机工程领域的权威地位。
侯昌国参与编辑出版的杂志
1946年,上海“国立高机”邀请他担任教导长职务,他为学校课程的设置、学校实习工厂机器的修缮与添置付出很多心血,为学校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他关心爱护学生,在黎明前的白色恐怖环境中不仅殚心竭虑保障学生学业的完成、掩护追求进步思想的学子,还全力参加了护校活动,使校园未能沦为反动军队的兵营。
1946年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校门
工厂实习是“国立高机”的重要科目之一
1949年7月国立高机第一届毕业生师生合影。前排左起:李子健、朱万先、英语教师章克槮、 刘宝信、古诗词学家龙榆生、法语老师涂夫人、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黄炎培、张道藩、夏述虞校长、侯昌国教导长、沈庆炽、洪锡范。
解放后,侯昌国的技术专长得到充分发挥。1950年,任华东电业局工程师。当年2月,上海遭遇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规模空袭,许多重要的电力、供水、机电等生产企业被轰炸,其中以当时上海最大的发电厂——杨树浦发电厂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上海市的发电能力丧失90%,由此造成市区工厂几乎全部停工停产,大多数街区电力供应中断,大上海陷入一片黑暗。侯昌国临危受命,带人去了杨树浦发电厂检修被毁坏的发电设备,使上海恢复了光明。
1951年,侯昌国任法商电车电灯公司工会副主席。1952年被评为上海市一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并出席全国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期间,毛泽东主席单独接见了他,重叙昔日友情。多年以后,尽管经历了许多人生坎坷与磨难,侯昌国的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始终如初。
毛泽东给侯昌国的亲笔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