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审判维护民族尊严的倪征?

发布者:张柳发布时间:2021-06-04浏览次数:302

倪征?1906-2003),1906年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今苏州市吴江区),当代著名法学家、外交部原法律顾问、中国首任驻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

倪征?出生于一个大家庭,家里有九个孩子,倪征?最幼。他的父亲是一名秀才,母亲也出身书香门第。家里有祖传的不到二百亩田地和几处店面市房,靠收租生活。倪征?三岁时家遭大火,住宅全部焚毁,举家迁居平望镇。

倪征?幼时,他的父亲经常给他讲《史记》、《汉书》等文史方面的知识和故事。他从小爱读公案小说,喜欢看平反冤案、大快人心的戏。在上海读中学时,看到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犯了法或有民事争讼,外国领事说了算,倪征?心中实不平。在早年的影响下,他决定要学法律,其后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

求学沪江

1919年,倪征?在吴江县第四高等小学学习的最后一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游行示威。他回忆说:我们拿着写上标语的旗帜,站在当时的火金桥畔茶楼的桌子上向群众演讲,随后还组织宣传队到平望等地去,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1919年夏,倪征?考入上海私立澄衷中学,在澄衷中学读完二年级后,1921年转学到沪江大学附中。

当时的中国,内有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战火不断,外有帝国主义列强虎视耽耽,弱肉强食,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倪征?等在外地求学的十多位平望学生经过讨论,组织成立平望旅外学生会”。他们寒暑期回乡联络感情、交流在外学习情况,在暑期设立暑期补习小学,免费为平望在学的小学生讲授公民常识、国文、算术、英语等课程。每天上午上课,下午休息。有时举行师生座谈会,也欢迎学生家长参加,介绍一些外地学生的运动情况。吴江县内其他镇上也闻风而起,成立“旅外学生会”,兼办暑期补习小学,还同平望旅外学生会串连,以交流经验、联络感情。

1923年秋季,倪征?从沪江大学附中毕业。因其在毕业考试中名列榜首,被学校推荐直升沪江大学一年级,并获免学费。沪江大学当时所设科系有文科、理科、商科和教育科。他因当时已萌发将来习法之志,故选读文科,作为习法的准备。

五卅运动游行演讲

1925530日,五卅惨案爆发,上海全市学生为反对帝国主义暴行罢课游行。

沪江大学离上海市区较远,遂派2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倪征?是其中之一。“是日下午1时许,他们到达西门上海市学生会总部,在那里拿到游行计划、分配地区及口号等。沪江大学的学生代表被分配去游行的地点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东段。3时许,当倪征?他们行至这一地段的跑马厅附近时,听到一阵枪响,人们由东拥来,才知道外国巡捕向游行群众开枪造成血案,出事地点禁止通行,他们只得绕道步行十余里返校。

返校后,倪征?和其他代表当晚向学生大会报告经过。192561日出版的《天籁》第14卷第15期,沪江大学学生自治会学生部大会消息记载:本会学生部,因五月三十日南京路发生惨变后,当于是晚九时,由学生部召集全体大会于大礼堂,由本部部长阮维扬主席,并由严万里、倪征?、汪树庆三君,用京沪粤三语报告,复有李锦伦先生及同学多人,自由发表意见,并举定大中学各五人,以便筹划一切,而利进行。 ……”

学校当局劝阻再外出游行,因沪江大学处于远郊区,不易与其他学校取得联系,城区且已戒严,交通断绝,沪江学生只得通过刊物表示抗议。

1925年五卅惨案示威游行

将日本战犯送上绞刑架

倪征?志存高远,大学期间就萌生留美之念。1928年大学毕业后,他远渡重洋,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1930年倪征?学成归国。回国后,他一边在大学教授法律课程,一边兼职做律师。19457月,抗战胜利前夕,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倪征?赴美考察司法,此番出美在东京审判中派上了用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军总部于1946年初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受理28名日本甲级战犯。审判自19465月至194811月,历时两年半。这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国际审判,也是智慧与勇气的考验,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东京审判现场   

审讯工作采取的是英美法三国的诉讼程序和“法定证据主义”。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发展,美、苏之间对峙之势已初见端倪, 美国为维护本国政治和军事利益,已不拟对日本军国主义严加惩处。美国辩护律师在辩护中喧宾夺主,态度嚣张, 或诡辩狡赖,或横生枝节,故意拖延审判时间,以便为一些没有直接危害美国利益的战犯寻机开脱。

东京审判中国代表团合影前排左二为倪征?

1946 年倪征?回国,正值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关键时期。因中国对英美法系的法律了解不足,在证据准备上不充分,难以使土肥原、板垣等十恶不赦的战犯伏法。万分危急关头,倪征?临危受命,作为中方检察官的首席顾问参加了对日本战犯的举证和审判工作。对当时的情形倪征?后来回忆道:虽然采证艰难,但是如果我们不把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绳之以法,天理难容!那个时候,我们简直饭都不想吃,就是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7名战犯中有3名由倪征?直接负责公诉。最终他不辱使命,194811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庄严宣判,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7名战犯被判处极刑。

倪征?参加东京审判  

他用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辩论技巧对侵华主要战犯提出了有力的控诉,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

投身新中国外交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领域迫切需要国际法方面的专家学者。1956年春,周恩来总理电召倪征?入京。倪征?本着一片爱国赤诚之心,举家北上就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条约法律司的前身)专门委员。

入京就职后,倪征?把全部精力放到条委会的工作上。条委会的业务,不仅包括订约、建交等事务。凡是外交部直属的司局以及国内外直属机关和驻外使馆所遇到的涉及条约、法律问题,都要交由条委会提意见。那时,新中国还没有参加联合国,但已与不少国家建交,在交往中自然会产生一些双边或多边有关条约、法律的问题。与未建交国家之间,虽没有条约关系,有时也会产生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或交涉,甚至斗争。因此,条法工作相当繁重。

1958年,我国海洋主权问题提上日程。针对领海宽度,发达国家主张以3海里为宽度,其目的是凭借他们的经济、军事实力,可以更大限度地榨取他国海域,掠夺海洋资源。发展中国家大多主张12海里甚至更宽。倪征?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领导汇报了领海问题各国相关实践和惯例,并建议我国应以12海里宽度为适宜。中央采纳了他的意见。195894日,我国对外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第一条就明确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从此,我国有了法定的领海宽度,有效地维护了我们的领海权益。

1971年我国重返联合国后,倪征?多次代表国家出席国际海洋大会,并参加联合国海底委员海洋法起草委员会的工作。

1981年,倪征?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

1984年,倪征?又以资深的阅历和高尚的品格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成为新中国第一位中国籍国际法院法官。他曾参与审理多个重大国际案例,如突尼斯和利比亚大陆架划界法案,秘鲁状告澳大利亚违反托管国际货款案,波黑共和国状告南斯拉夫违反联合国宪章案等。他客观公正的态度,诚朴正直的为人,赢得了国际界广泛的尊重。

1987年,倪征?当选为国际法研究院联系院士,1991年转为正式院士。1994年退休。

200393日,倪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