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手帕背后的爱国心——陈德华烈士的赤诚之心

发布者:张柳发布时间:2021-06-04浏览次数:209

在海口市琼崖一大旧址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这是中共琼崖地委委员陈德华烈士遗留下来的一块手帕,反映了近100年前革命先驱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心路历程。五四运动后,随着琼崖青年的觉醒,一批琼崖早期革命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改造琼崖的道路,怀抱奋起救琼之心,纷纷出岛学习新文化、新思想。不少青年正是在这一时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工人阶级比较集中的区域,因此成为当时琼籍学子出岛求学的热门目的地,在上海聚集的琼籍青年多达400多人,仅次于广州。22岁的琼山人陈德华也跟随求学热潮于19227月来到上海。

陈德华到上海后,首先面临选择专业的问题,他独具慧眼地认识到英文的重要性,觉得对今后开展革命工作会有特殊的作用,为此,陈德华考入沪江大学英文专修科。在上海,他广泛阅读各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受到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找到了革命的真理。尤为可贵的,由于具有英文特长,他可以阅读英文版的马列主义著作,再原汁原味地向同学宣传革命道理,这在马列主义理论书籍中文翻译版匮乏的时期显出了巨大的作用。

1923年冬,陈德华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陈德华是琼崖新青年社的发起人之一,他们组织出版的《琼崖新青年》月刊,发行至上海、北京、海南和南洋等地,影响了一大批进步青年,促进了海南革命运动的开展。琼崖新青年社的社员,后来大都成为大革命时期琼崖地方党、团组织的重要骨干。同时,陈德华积极参加上海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并参与组织成立上海学生联合会,成为学运和工运的骨干。

19255月五卅运动爆发后,陈德华等人参加领导了上海五卅工人大罢工运动。五卅惨案深深刺痛了很多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的年轻人,也刺痛了一心学习英语,渴望世界大同陈德华的内心。陈德华在他经常使用的手帕上用红线绣上了勿忘五卅四个字,以此激励自己不忘惨案,为打倒帝国主义,实现中国的独立自主而努力。

1925年底,陈德华受党中央派遣,从上海回广东省委工作,后返回琼崖,筹建琼崖地方党组织。19266月,中共琼崖一大召开,陈德华被选为地委委员,组织建立农民讲习所、农民自卫队、农民协会,创办书店,经营宣传进步思想的书籍、刊物,培训农民运动骨干,为琼崖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日夜奔走。

1927年4月,陈德华在开展琼崖高级农民军事政治训练所工作时为掩护同志撤离被捕入狱。但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经组织多方营救,1928年初获释。从1928年到1933年,陈德华一直奔波在香港、上海等地从事党的革命工作。当时革命正处在低潮,工作繁重,生活环境恶劣,加上在狱中受刑过重,积劳成疾,但他坚持带病工作,全心全意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了生命的最后一缕光和热。1933年6月陈德华不幸病逝,年仅33岁。他留下的这块手帕,不仅仅是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更是无数革命者舍生忘死、尽忠报国的赤诚之心。

陈德华烈士遗物:“毋忘五卅”绣字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