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运动了吗?
4月24日,“我国三成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冲上热搜。数据源于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下降趋势,然而大学生却表现最差,不及格率为30%,远超过小学生6.5%,初中生14.5%,高中生11.8%。
为何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最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上海高校又是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没空锻炼,只想喝杯奶茶压压惊?
在2019年,教育部开展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根据抽测复核数据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为30%。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展开了热烈讨论。
为何大学生体质比中小学生还差?不少网友表示,忙是最主要的因素。一位网友说:“论文、作业、心得体会、PPT,必修课、选修课,一大堆,真的没空锻炼。只想喝杯奶茶压压惊。”一位网友还晒出了自己的每周上课时图,最多的一周上了63门课。
“从开学到现在,没有一个周末是闲的,周一到周五还几乎天天满课,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哪有时间运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人们的期望中,大学生没有了更高的升学压力,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参加各种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可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大学体育课只有一二年级有,而且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大学里学生的生活兴趣更加丰富多彩,很多人会更多地受到学业或其他事情的吸引,而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参与非常少。这可能是到了大学之后,反而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下滑的原因。
除了忙,还有哪些原因造成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不尽人意?
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唐炎是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他告诉记者,30%不及格的数据看上去有点令人吃惊,但实际上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唐教授表示,体质健康数据会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比如白领、中老年,其体质健康不达标率会更高,这是一种自然趋势。
“大学生比不上中小学生,一方面是教育部对中小学生体育课、体育锻炼时间有要求,执行的比较好。而大学生上了大学后,不会像中小学那样管了,他们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又比较差,所以就下滑了。”
此外,唐教授表示,大学生正处于青壮年时期,他们的体质水平满足了日常生活需要,他们很少会感受到身体健康的危机。“一般是中老年感受更明显,所以也会更注重体育锻炼。”唐教授指出,数据中很可能还存在“配合误差”。“在调研中,中小学生配合度更高,会拼尽全力。但是部分大学生在某些项目上可能没有认真完成,比如引体向上拉不上去就放弃了,这就存在着主观配合误差。”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老大难”问题亟须解决
事实上,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已成为多年的“老大难”问题,需要刻不容缓地解决。如何让同学们愿意走向操场,真正树立起“健康第一”的理念?上海理工大学进行了不少探索。
校长丁晓东是一位特别注意体育课程的校长,履新上海理工大学后,就开始着手推进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以赛代课的模式。比如说学生只要每周打一场比赛,一学期坚持下来,就可以拿到学分,还可以免上体育课。
上理工体育教学部副主任袁勇告诉记者,学校选拔专项运动技能较好、管理能力较强、体育专业知识丰富的同学组建不同的队伍,入选竞赛班的同学,可以拿到每学期1分的体育学分。
竞赛班采用联赛制,要求每位同学每周参加至少一次高强度比赛,以及2-3次的训练。“竞赛班同学的成绩评定,以比赛参与度及赛场表现为主,结合体能测试成绩、球队或个人比赛成绩、自我管理以及奖惩评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喜欢的运动才能坚持,才能真正的享受到体育和运动带来的快乐。而且体育运动是一种竞技运动,比赛的形式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袁勇告诉记者,他们向900名参与必修体育课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加体育竞赛课程的大学生课程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传统体育课程学生,学生的体验感也优于参加传统体育课程学生,差异十分显著。
除了课程体系改革,在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框架下,上海理工大学正在推出一套“智慧体育管理系统”。系统集合了学生体育与健康基础信息、体质健康测试信息、课外健康跑步运动信息、学生参与大型体育活动信息、体育场馆自主锻炼信息、教师管理员信息、体育成绩管理、体育赛事管理等多项功能。“这样就方便老师 监测和评估学生体质体能、运动锻炼等情况,让老师有清晰的判断方向和精确的计划方案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方法。”袁勇说。
“系统完全建成后,可以对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类体育运动及各类健康相关的活动的轨迹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参与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查询各种健康相关数据,并获取针对性的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
“要让全校师生充分动起来,把心情的不愉快通过运动变成愉快,让永恒的运动带来永恒的健康、永恒的笑容。”丁晓东校长说。
呼吁让教育部政策真正落地
“大学已经是体质巅峰了,工作后每天坐着不动,身体出现各种问题。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运动啊!不然996都搞不动!”一位网友的感叹引来不少共鸣。
“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将教育部的政策真正的落地执行。”唐炎教授所说的政策正是2019年教育部的规定: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也就是说,一旦学生体育“挂科”,就不能拿到毕业证。这条硬指标在鞭策着大学生们动起来,然而在唐教授看来,一些大学并没有严格执行,存在“放水”。
“大学生自我健康意识没有萌发,如果没有外在压力,就很难重视起来。”唐教授说,“从校长到老师,都要将学生的体质健康上升到人力资源战略储备的高度,真正的严格执行,我相信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炎教授指出,大学生之所以缺乏运动健康意识,是因为在中小学阶段同样缺乏基础性的体育教育。“大学就是在亡羊补牢,事实上,掌握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等需要在中小学阶段完成。”此外,唐炎认为,整个国民健康意识还不健全,没有搞清楚运动对于未来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正如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所说,体育活动能磨炼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学生个人、家庭和社会来说都很重要。
年轻人,动起来吧!
来源:劳动观察 记者:郭娜
原文链接:https://www.51ldb.com/shsldb/sz/content/0179038deb5ec00100005499e74cbcb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