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三个课堂” 让理论学习之花开遍校园

发布者:翁佳发布时间:2019-12-24浏览次数:1185

——马院学生理论宣讲团开展“青年大学习”校园理论宣讲服务

一、实践目的

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一时间牵头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习社(宣讲团)。近年来,宣讲团始终坚持以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己任,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的“溢出效应”,创新开展“青年大学习”校园理论宣讲服务行动,积极探索“三个课堂”融合贯通、线上线下积极联动的理论宣讲服务模式,面对学校青年学生群体开展了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理论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目前,宣讲团已形成了6大系列36个主题的宣讲“菜单”,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校园各个角落开展宣讲80余场,听众累计超过4000人次,受到青年学生的广泛欢迎。

二、实施过程

(一)宣讲前,明确“讲什么”,培育“讲的人”。

第一,紧扣时政热点,根据听众特点量身定制宣讲主题,形成了6大系列36个主题的宣讲“菜单”供选择。每年我国都会定期召开重要会议,比如每年3月份左右的“两会”、下半年党中央全会等;近年来,我国每年的重要时间节点、纪念日较多,比如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每年都承担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活动,比如每年都举办的“进博会”,目前正在推进实施的“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垃圾分类全面推进实施等工作,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有重要指示。围绕这些重大特色主题,宣讲团在常规宣讲的基础上,根据青年学生需求进行宣讲。

第二,设立“理论宣讲学习营”,定期开展内部学习交流活动。充分发挥讲师专业技能,多次开展讲师内部宣讲活动,经过分享和交流,提升成员的职业素养和表演能力,同时组织成员轮流宣讲,锻炼经验消化与即时宣讲的能力,完成了关于美好生活向往、文化自信、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主题的试讲活动。2019年共开展15次内部学习交流活动。

(二)宣讲时,打磨“怎么讲”,安排“在哪讲”。

注重宣讲方式接“地气”,采用用大众化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并强调通过现场答问、座谈讨论等形式,同听众进行“走心”的互动交流。宣讲场地灵活,不仅注重进行集中式宣讲,还走进宿区,通过“拉家常”聊天形式进行“点对点”宣讲。

1.进“第一课堂”主渠道深入学。

“第一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宣讲团成员在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分别走进“形式与政策”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堂,协助教师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有深意和新意的学习体验,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比如,在胡绪明教授的指导下,宣讲团成员走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台进行交流;在彭宗祥的指导下,宣讲团成员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开展专题交流;在夏小华老师的指导下,董莹莹、向定恩等同学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年、暑期社会实践等进行专题讲授。  

宣讲团成员在教师指导下走上讲台宣讲

2.进“第二课堂”交流学。

宣讲团通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在对社会发展的亲历亲知中、在主旋律正能量的长期浸染中,形成对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并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1)走进学生课余生活,持续开展“USST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马拉松活动”。学院创新把马拉松比赛精神引入到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中来,将“碎片化”阅读与重温经典相结合,举办“USST阅读马拉松”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学院共开展了5期阅读马拉松活动。通过新颖的阅读体验,使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都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从而不断将经典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来自不同学院同学在认真阅读指定书目

2)走进学生党团支部,通过党团联建等多种形式,为校园学生党团组织提供“微党(团)课”服务。宣讲团学生党员分别走进光电学院、能动学院、医食学院、材料学院、中德学院、基础学院等大部分学院的学生支部,为学生党团支部上党(团)课。与基础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针对新生入党申请人开展入党教育系列活动。在校团委的支持下,宣讲团成员走上学校学生干部培训班等,为学生干部进行理论宣讲。

宣讲团成员受邀为校学生会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宣讲

3)走进学生宿区寝室。宿舍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工作敏感而又重要的神经末梢,是当代学生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2019年下半年开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生处开展合作,有计划安排理论宣讲团成员走进学生宿区进行理论宣讲。

宣讲团讲师走进学校二公寓一号楼党建活动室进行宣讲

3.进网络“第三课堂”自主学。

加强理论宣传,要“因势而新”把握好第三课堂主动权,重点就在于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为此,在学院“尚理马院”微信公众号平台上,陆续设立“马恩词条”“精文荟萃”“一周热点”等栏目,积极拓展网络“第三课堂”理论学习阵地。到目前为止,已编辑 “马恩词条”25条,刊发“精文荟萃”文章15篇,梳理“一周热点”31期,阅读量达3500人次左右。

(三)宣讲后,启发“怎么做”,助力“做的人”。

1.创新学习载体,定期编辑编印《理论学习参阅》系列学习资料供青年大学生学习。到目前为止,已根据不同阶段的重要理论学习主题,持续编辑11期学习参阅资料。

2.挖掘校本红色资源,创新打造舞台剧党团课。以我校校友、革命烈士蒋传宗和孙龙昌的事迹进行编排《青春的路标》。该舞台剧分别在2019年9月29日“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上海理工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和10月22日“新时代·中国说——不忘初心  担当制造强国使命”示范党课上进行展示,并分别被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3.打造理论宣讲“微课”视频库,丰富理论宣讲资源。目前,已录制理论宣讲“微课”视频近20个。

三、实践成果

本项目将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重,活动有深度、有感染力且形式简单、易实施,贴近居民思想实际,贴近居民日常生活,贴近人才培养需求,能够为理工科类地方高校开展理论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一,覆盖面广。秉承“学生走到哪里,理论宣讲就到哪里”理念,宣讲团将理论宣讲触角延申到校园各个角落,基本上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和渠道。

第二,反响热烈。研习社组织开展的理论宣讲活动广受好评,不少听众表示,在碎片化时代静下心听一场宣讲,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研习社理论宣讲进社区活动不仅得到师生的高度认可,还受到新华网、上海教育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第三,获得感强。不仅让基层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时政热点有更深入了解,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还有力促进了学生的理论学习研究。上海理工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宣讲团)讲师曾荣获上海市“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上海理工大学“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选拔赛二等奖等荣誉。“新青年”暑期社会实践队活动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