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经验做法和工作品牌。学校将“三全育人”(或立德树人)作为纳入高校巡视整改、“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打造上理特色品牌。学校制定并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20192021年)》,紧扣学校“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一体化构建以“工程德育”为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打造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与学院具体落实的全方位协同行动工作体系,定期召开“三全育人”工作推进会,适时对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情况纳入教学科研评估、党组织工作考核。整体推进市“三全育人”示范校建设,深化“三圈三全十育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依托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落实校领导上思政课、党政干部担任新型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课程思政示范建设等举措,形成校内外育人共同体,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7项。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落实统战团体讲述统战故事、后勤管理部门开展立功竞赛、聘请学生担任校长助理等举措,打造“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选拔赛、开展青年教师“中国说”活动,以“全员育人”推进构建工程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坚持“五育并举”,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立美育工作委员会和美育中心,探索体育劳育综合改革。

学校美育中心揭牌成立 

6)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深化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科学思维、工程能力、身心健康”的卓越工程型人才。学校制定并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5年)》,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显性教育功能与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协同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落实党政干部担任“新型班主任”制度,获市教卫工作党委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依托学生党团支部、理论社团以及辅导员工作室,召开主题党团活动、志愿活动,实现学生全覆盖;组织开展学校年度精神文明好人好事评选活动,以榜样力量带动师生道德素质提升;构建具有上理特色的“3进3出”劳动育人体系,持续4年开展“我是光荣劳动者”协同育人活动,与村、社区持续建设一批五育融合教育实践基地,评选出11个校园优秀劳动育人项目,开展学生劳动教育“上理Salon”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党员先锋岗”服务品牌。

学校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充分利用以刘湛恩烈士故居为主的校内红色资源与以退伍大学生为主的尚理军旅团、军乐团、国旗班、护卫队、消防安全志愿队等多个大学生国防教育品牌,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举办如烈士纪念日等系列主题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和熏染时时在学生身边。

“劳动进田野”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7)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宣传、阐释和实践转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定期报送工作成果。

注重“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用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时代新人。学校注重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四史”宣传教育相贯通,印发《上海理工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等方案,与校史资源和学科资源相结合,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阐释,获批3项省部级及以上党史党建研究项目。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人才蓄水池,组建党委宣讲团、老同志宣讲团、马院骨干教师宣讲团、大学生讲师团,开展红色文化传播研究,发挥外语学科优势,组织教师参与“读懂中国共产党”主题图书和《大上海》纪录片的翻译工作,多语种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将15位革命烈士的校本红色资源转化成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打造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教育基地,聚焦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时代先锋楷模等主题,打造红色寻访项目100余个。

围绕重要讲话精神与重要会议精神在校院两级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与理论宣讲,举办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展、党史学习教育沉浸式主题展演等主题教育活动,创作推出相关融媒体作品。深入挖掘学生榜样,组织制作“追光梦想”系列微纪录片11部,通过“新时代•中国说”讲述“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树立宣传师生及校友典型,鼓励创新创业,落实理想信念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沉浸式主题展演

“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赛

 8)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拓展“中国系列”课程等选修课建设,落实“大思政课善用之”要求。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改革有显著成果。学校和院(系)领导每学期上思政课不少于1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课程学科建设,按规范要求做好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教学组织和经费保障,积极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全覆盖。

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与“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学校制定《上海理工大学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上理工委[2022]89号)文件,以二级学院为主体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试点,实施五课程一体系课程改革,深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四史”课程等思政必修课程,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

以“思想+专业”的课程模式,建强“中国系列”课程选修课,组织19名党政干部、辅导员和离退休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打造“选择上理工,迈向大世界”校领导开学第一课。

修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落实课程思政全覆盖,目前已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7项,4门课程获批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4门课程获批上海市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出版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指南1套。搭建课程思政教学交流平台,开展课程思政“1+1+1”系列教学活动60余次,举办2期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论坛,举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大比武”活动。

学校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课程学科建设,按要求做好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教学组织和经费保障,积极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全覆盖。

“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赛(党史学习教育专场)

 9)定期开展干部师生思想动态调研或意识形态动向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定期开展干部师生思想调研,把握意识形态动向学校通过日常走访、专项督查等方式,全面掌握“一把手”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学校每年定期对全体教职工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并定期对部分师生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度分析,学校教工部、学工部等有关部门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着重就某一时间节点学校师生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及教职员工的观念、行为、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健康、思想价值观等方面值得重视的主要问题进行研判。2022年面向全体教职工,具体围绕政治观念、教育观念、人生观念、职业认同等展开问卷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615份,形成2万多字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政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生工作部持续开展研究生思想动态滚动调研,完成《研究生党员参与学校发展贡献度调研报告》(2022年)、《博士生思想动态专题调研》(2023年),为推动研究生党建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全国首支由退伍大学生组成的消防志愿者


  相关材料

人民网: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三全育人,这所高校举办主题活动

上海教育电视台:“大思政课”搬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理工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正式揭牌

学校举办“大思政课”建设——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论坛

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学校开展第九个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

学校召开“大思政课”建设调研会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汇聚事业发展磅礴力量—学校党校举办2021年党政负责人培训班

我校师生赴海警局某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创全有我】环建学院:聚焦学风养成,落实三全育人,激发人才培养新动能

【学党史•庆百年】光电学院开展“弘扬建党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党史学习教育


历史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