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上海市高校工程训练协会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协办的第二届上海市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圆满落幕。本次大赛以“AI赋能工程训练课程的创新思考”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市十余所高校的教师队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创新创业学院(公共实验中心)的两支参赛队伍凭借《数控工艺的AI赋能与创新》和《AI+金相技能实训与综合分析》两门课程的创新教学案例设计,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工程训练教学改革领域的领先探索。
本届比赛首次将“AI赋能”作为核心评审指标,要求参赛课程必须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内容、方法或评价体系的实质性革新。评审专家团由上海市高校工程训练协会中多所高校的工程教育专家组成,从教学设计、技术应用、实训效果和推广价值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分。大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各高校参赛队伍围绕AI技术与传统工程实训课程的融合展开激烈比拼。从智能检测系统到虚拟仿真平台,从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价到AI辅助的个性化实训方案,参赛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高校工程训练教学AI赋能的最新成果。
我校参赛团队在比赛中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前沿的课程设计理念。《数控工艺的AI赋能与创新》课程团队把传统数控课程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让AI元素融入课程,从预习到基于深度学习的加工参数智能推荐系统再到课后习题的批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AI+金相技能实训与综合分析》课程则创新性地解决了传统金相实训中样本制备耗时长、评判主观性强的难题,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关键参数的自动分析,有效缩短了传统人工观察和测量的时间成本,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核心技能,突破了传统实训中耗材限制和操作风险的瓶颈。

张梦真、段朋云现场说课
在颁奖仪式上,我校两支教学一线教师团队(王梦、张梦真、符晓、薛文彬,段朋云、杨一波、倪维宇、姚胜卫)凭借鲜明的创新特色和扎实的教学效果,获得了现场评委的高度评价。这是我校连续第二年在该项赛事中获奖,此次和同济大学代表队同获一等奖,标志着学校工程训练AI赋能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同行认可。

颁奖照片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我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肯定,更是学校长期重视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此次参赛课程也为传统工科实训注入了智能基因,期间开发的AI教学工具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同时促进各校间的成果共享与经验交流。公共实验中心也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推进AI技术与实践教学推动工程训练从“技能培养”向“智能创新”转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工程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