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斌教授为上理师生作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及展望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0-28浏览次数:0

1027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系统科学系承办的专题讲座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斌担任主讲嘉宾,分享题为“从‘免疫平衡’到‘免疫震荡’——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及展望”的学术报告。讲座由系统科学系主任顾长贵教授主持,吸引了全校200名师生积极参与。

讲座伊始,李斌系统解读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成果。该奖项授予了布伦科、拉姆斯德尔及坂口志文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解析外周免疫耐受机制上的突破性贡献。李教授详细阐述了坂口志文教授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等科学家发现FOXP3基因突变导致自身免疫病,并证实FOXP3Treg细胞发育与功能的主控基因这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工作。他指出,这些发现共同完善了“中枢耐受+外周Treg监控”的免疫调控理论框架,是理解机体如何维持免疫平衡、避免自身免疫攻击的基石。李斌强调,这一基础理论的突破已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实践的革新。在自身免疫病、癌症免疫治疗、器官移植排斥防治等多个领域,以Treg细胞为核心的免疫调控策略正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他同时指出,尽管前景广阔,但Treg疗法目前尚未正式获批上市,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的深化,还是在新药创制的关键技术上,都仍有待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与突破。

随后,李斌重点分享了中国科研团队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我国科学家在FOXP3转录后修饰与调控、组织特异性Treg亚群的功能解析、Treg细胞功能的代谢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发现。他特别提出了从相对静态的“免疫平衡”概念,向更动态、更精准的“免疫震荡”理论发展的新视角。这一理论演进预示着未来免疫治疗将可能通过对免疫状态的动态监测与精细干预,实现更个性化、更高效的治疗效果。李斌教授呼吁强化Treg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之间的衔接,鼓励跨学科合作,力争在Treg细胞疗法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上实现引领性突破,为全球人类健康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围绕如何利用“免疫震荡”“Treg的功能与人类疾病”等话题,与李斌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李斌主讲

交流问答

讲座现场

供稿单位:科技发展研究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