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100名既有比较高的学术造诣,又能长期在普通高校从事本科教学,而且主要是基础课教学的优秀教授,获得教育部“教学名师奖”。在我国教育界设立这样的奖项,新中国建立以来还是第一次。教师节前夕,记者采访了首届“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上海理工大学低温医学与食品冷冻研究所所长华泽钊教授。
长期坚持在本科教学第一线
华泽钊教授是我国首批低温工程博士点创建人,早在1988年他就培养了我国首位低温工程博士。在他培养的学生中,有15名获得博士学位、20名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后3名。虽然他在1986年就已经被晋升为教授,并成为国内首批“低温工程”博士生导师,但他仍长期坚持在本科教学第一线,承担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几年来,他坚持为本科生讲授“低温技术基础”等课程,听课学生每年达300人左右。华泽钊十分注重理论实际,能根据课程所属学科的最新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他将自己制作含有电子教案、讨论内容和习题的光盘发给学生,并采用边讲边讨论的课堂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
授课教材坚持自己编写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和食品学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与工程热物理、低温制冷有关的新问题。华泽钊教授针对这些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先后开设了低温工程学科领域“低温生物医学技术”、“食品冷冻冷藏”、“药品与食品的冷冻干燥”等新课程,而且坚持自己编写授课教材,同时自己做好光盘,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围绕课程建立实验课程试验设备,使学生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他为主编写的英文教材“低温技术基础”,采用双语教学形式进行授课。其中以他为主编著出版的教材《低温生物医学技术》,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他为主完成的教材《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及教学配套实验,2001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科研双肩挑
华泽钊教授不仅教学效果优异,深受学生的欢迎,他还是一位在科研方面颇有建树的教学科研“双肩挑”专家。在低温技术、工程热物理与生物医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低温生物医学科学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实施技术,并和医学、生物部门配合,成功地实现了许多重要细胞、组织的低温保存,解决了低温外科手术问题,其中不少成果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他还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低温显微DSC、超快速冻冷却技术,并在国内首创并完善了低温显微镜、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在低温生命医学技术、细胞组织的低温保存、制药新技术、食品冷冻冷藏和制冷测试技术等研究上取得了不少突破性成果。他以第一完成人取得的“低温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成果,分别获得机械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以他为主取得的“临床医学中的低温热物理问题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