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9-28 浏览次数: 0 |
9月23日至27日,以“工业聚能新质领航”为主题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上海理工大学携光学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领域创新成果参展高校展区,多项突破性技术与产业化落地成果广受关注,集中体现了学校对接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升级的成效。上海市教委栾宗涛副主任亲临我校展台,听取项目介绍。 智造升级:突破核心部件与系统方案 张大伟教授团队研发的手性可调涡旋固体激光器,通过在激光增益晶体与输出耦合镜间引入二项色性调控元件,实现涡旋激光手性精准调控,核心组件已完成,未来将支撑高端光学应用。张大伟教授团队研发的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全息AR显示系统,实现了全息AR显示的轻量化与集成化,可以实现单眼自由变焦的真三维显示效果,成像效果清晰,推动全息AR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朱亦鸣教授团队联合企业开发的光纤耦合台式太赫兹系列产,获2024年“金燧奖”金奖,可用于毒品稽查、爆炸物检测、电网材料绝缘度测试等光谱分析与无损检测场景,体现产学研协同深度。 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领域成果凸显“硬核实力”。曹民老师团队的码头磁空智能系泊系统,以电永磁、真空技术替代传统缆绳,结合智能算法提升性能,已在上海港示范应用验收,可适配新旧码头。 新能源攻坚:筑牢产业核心技术根基 新能源展区三项核心技术受瞩目。江小辉教授团队的“高性能双极板及电堆制造技术”,针对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满足两轮车、无人机等场景需求,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性能达国内先进水平,正与多家新能源企业洽谈量产合作。 赵礼辉教授团队的汽车可靠耐久大数据项目,获30余项发明专利(含3项美国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已应用于一汽、上汽、蔚来等企业,展会上模型样车与数据平台大屏联动,呈现大数据赋能汽车产业发展。 李少龙老师团队的“超级电控”项目,有多项国内外专利,元器件全国产化,动力强劲、应用广,现处样机阶段,正推进成果转化。 医工融合:高端仪器填补空白 我校展区的两款自主研发高端仪器成焦点。杨海马教授团队的“制冷型InGaAs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用国产InGaAs探测器与FPGA主控芯片,结合热电制冷技术,实现近红外波段高清晰活体成像,分辨率达640×512@300fps,组织穿透超1cm,成本控制在30万元内,已完成小鼠肿瘤、糖尿病足等模型成像实验,填补国产高端制冷型成像设备空白。 张淑平教授团队的“海藻生物化工生物制造技术产品”开辟生物医药新路径。团队获多项国内首个海藻活性物质制备专利,展会上的肠胃健护片以纯天然海藻提取物为原料,具肠胃调节功能;针对土壤污染的绿色治理方案,从海洋生物提取活性物质结合节水技术,为农业与医疗健康领域提供创新方案。 开放协同:搭建成果转化桥梁 工博会是科研价值“试金石”和产学研“联通器”。本次参展的科技成果,多项已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展会中,通过实物、模型与多媒体演示展示,上观新闻、劳动观察、东方教育实报等多家媒体对我校参展项目做了报道。学校将以此次参展为契机,持续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上理智慧与方案。 上海理工大学工博会展台 市教委副主任栾宗涛听取项目团队介绍 供稿单位:科研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