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李巧伟教授为上理师生作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及展望讲座
发布时间: 2025-11-13    浏览次数: 0

1111日下午,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副院长李巧伟教授为上理师生作题为“金属有机框架定义化学新空间——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及展望”的学术讲座。本次活动由科技发展研究院与材化学院联合主办,缪煜清教授主持,吸引了全校近200名师生积极参与。

李巧伟教授主讲

李巧伟教授系统梳理了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发展脉络、关键突破与应用前景,通过历史回溯、技术解析与个人感悟的多维叙事,为听众呈现了化学领域从经验探索到理性设计的范式跃迁。MOF材料以三大突破性特征成为“化学新空间”核心:实现离子交换家用化潜力、打破无机材料难修饰的传统、印证“空框架稳定存在”理念。其超大比表面积是核心优势——一勺晶体表面积堪比数个足球场,远超传统材料。在应用端,该材料可支撑碳中和(高/低浓度二氧化碳捕获)、资源利用(海水淡化、空气取水、工业气体分离)、能源存储(甲烷/氢气安全存储)等场景,为应对全球能源与环境挑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李巧伟教授强调,科研应坚守纯粹性,避免功利化倾向,呼吁跨学科协作破解瓶颈。

整场报告案例生动、逻辑清晰,师生围绕MOF在吸附、催化、电化学等领域以及产业化,与AI结合等相关话题,与李巧伟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彰显了报告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也让MOF材料“定义化学新空间”的潜力得到更广泛关注。

讲座现场

供稿单位:科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