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5-14 浏览次数: 0 |
为提升体育教学部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体育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推动体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5月13日下午,体育部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11位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科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刘晰娟副教授担任评委。竞赛活动由体育部副主任徐海朋主持。 竞赛现场,青年教师们结合当前学生出现的各类身心健康问题,围绕各自的课程特点,充分展示了在健康促进、形态恢复、康复训练、体能促进、涵养教育等多种多样的课程价值。丁悦老师瞄准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出现的“引体向上及格率过低”的突出问题,从课程角度给出“摆浪—引体向上”技术方案;李婷老师针对大学生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出现的不良体态,从健美操的课程角度阐释测评、干预、效果观察的架构和逻辑;金豆和连洪振老师结合“击剑”和“舞龙”的课程特色,从技术和规则入手,以案例为过渡性支撑,逐渐转换到课程在“礼仪教育”“规则意识”“文化涵养”具有的独特思政教育意义;易江南老师则针对常见的运动损伤现象,从课程的多个维度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丁坤、孙婕、林娟、袁瑞、潘捷5位老师分别就对其开设的篮球、乒乓球、排球、橄榄球等技术操作进行了详细讲解。作为登上央视的“网红”马成老师将“运动与减脂”课程讲解得科学通俗。评委老师们对参赛教师的课程进行了耐心、细致、专业的点评,充分肯定了体育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和广泛意义,同时也逐一指出了教师讲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此次活动彰显了体育教师们的专业能力和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忱。体育部主任朱晓菱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以实践性为特征的体育课程对贯彻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教育理念有重要意义,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体育老师们需要结合课程特点,发现课程价值,寻找政策支撑,广泛对接资源,同时了解当前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态势,通过在满足教育及社会需求中实现自身价值,以此做强“上理体育”课程品牌,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合影留念 供稿单位:体育教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