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尚理高教研讨沙龙 共探卓越工程师培养新路径
发布时间: 2025-04-27    浏览次数: 0

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大背景下,“尚理高教研讨沙龙活动”于425日举办,围绕技以载道 修以安身: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活动由规划发展处副处长宋丹萍主持,邀请校内外三位工程教育专家聚焦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进行主题报告,专家分享观点新颖、演讲内容翔实。二级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相关职能部处代表40余人到场参会。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盛春出席。

会议现场

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赵程在报告中分享了同济大学工程硕博士培养实践经验。他提出总工1.0”概念,深入剖析在土建、规划、交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分享过程中,着重强调多学科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校企联培存在缺乏协同沟通平台、全链条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难点,明确高校应紧扣企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还介绍了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背景、成果转化推进及临港职工创新学院办学情况,以及基础部学生招生、校企联聘导师等规模情况,凸显校企联聘导师对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副院长马爱民从工程模式演变及思考角度,带来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立历程的分享。他详细阐述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从试点期、调整期到改革期的发展过程,指出其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虽明确与企业合作方向,但面临高要求合作难题。同时,介绍了教育部相关政策及工程博士招生情况,分析了工程博士教育成效与面临的问题,为工程博士培养提供了全面的政策与实践视角。

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彭斌分享了本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实践成果。学校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建立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并屡获荣誉,明确致力于打造上海市3+6协调产业体系行业骨干的培养定位。依托学科优势成立医工交叉相关机构,与多家三甲医院建立合作,近两年联合课题培养研究生人数持续增长。学院成立后,重构研究生培养体系,开设特色班级,探索多元评价模式,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展现出扎实的培养举措与显著成效。

研究生院院长崔国民就学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发言,从学校层面分析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针对性改进方向与策略,为学校后续人才培养工作规划路径。之后,与会专家与教师分别进行了交流讨论。

盛春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卓越工程师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中的重要性,指出当前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供给存在不匹配问题,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改革方向,鼓励各高校借鉴优秀经验,培养具有原创精神、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人才。


供稿: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