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谋发展、务民生……“两会”上的上理人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发布时间: 2025-01-20    浏览次数: 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月14日至17日举行,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月15日至18日召开。上海各区“两会”也分别于近日举行。

我校共计22位师生代表、委员,带着前期联系师生居民、走访调研的成果出席上海市及所在区“两会”。他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服务”“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提高养老居住品质”等主题,在会场谈发展、献良策,积极贡献“上理智慧”。

参加上海“两会”的市政协委员(左起依次为:马梅委员、丁晓东委员、王凌宇委员、朱新远委员、张淑平委员)

培育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动能

共性技术是衔接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关键中间环节,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行业科研院所转制后共性技术研发力量亟需补充,既有共性研发平台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多方利益主体协同不顺、成果转化路径不畅等现实问题。鉴于此,上海市政协委员、校党委书记王凌宇建议,面向上海市“3+6”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和发展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支撑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这其中,要明确产学研各方角色与责任,促进平台主动承接“3+6”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重大任务;引入“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理念,探索数据及算力入股的协同合作新机制;基于大学科技园现有资源与架构,结合区域发展规划,重点打造集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上海市政协委员、校长朱新远表示,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高校应届毕业生是上海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留住更多与关键产业紧密相关的高素质人才,对于上海打造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上海在应届生落户政策方面尚存在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有待加强、直接落户适应对象范围有待放宽、现有打分落户评分标准有待优化等问题。他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应届毕业生落户政策,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人才活力:一是加强预测与分析,制定重点产业人才目录;二是关注岗位与技能,放宽直接落户对象范围;三是注重用人单位需求,优化现有落户打分标准。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的领头羊,要关注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上海市人大代表、副校长张华建议,一是要花更大力气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更好经受大环境考验;二是要充分激发大学和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强这些主体与大企业合作;三是大力推动大学开放,通过制定政策指标,让更多大学教授“下海游泳”提升本领,形成“钱变纸”和“纸变钱”双向联动;四是探索各大学科技园之间合作,形成合力;五是用好杨浦滨江资源,加快土地收储和配套交通。

张华代表

张华代表与来自各行各业的校友代表在会场合影(左起依次为上海精智实业有限公司魏杰、上海电气环保集团冯启源、雀巢大中华区董事张西强、张华、上海市金融监管局李皎)

杨浦区人大代表、副校长张众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入驻一个地方,不仅看重土地、资金等传统投资因素,更看重持续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作为身处杨浦的上理工,结合新一轮综合改革,应为企业发展提供量身定制的技术研发支撑和高素质创新人才支持,让企业依托学校平台开展高科技业务,留住创新活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科教融合、创新发展理念,助力杨浦吸引更多高水平高科技企业、人才入驻,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张众代表(中)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补短板、构建创新友好生态

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迭代,上海市政协委员、原校长丁晓东表示,伴随学科专业布局调整,人才培养也要创新方式。大学教育特别是工科教育正在发生变化,项目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式学习方式正逐步推行,要以人才密集、资源密集、政策密集等方式促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丁晓东委员在接受央视采访

针对上海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的拥有量比深圳、苏州少这一现象,上海市政协委员、光化学与光材料研究院教师马梅建议,分析上海与国内其他创新能力较强城市的差距所在,在2025年主要任务目标中增加科创发展质量的目标数据。杨浦区政协委员、管理学院教师魏景赋提出,上海创新文化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仍存在短板。杨浦知识创新基础厚实,建议进一步统筹科技、人才及教育资源,实现科技创新信息、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将教育融入社区、将地域文化嵌入教育,从这三方面发力,加快发展杨浦科技创新生态。

杨浦区人大代表、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程友凤调研发现,上理工和周边企业各自存在实际需求。她表示,希望杨浦区政府进一步发挥统筹引领作用,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作的长效机制,促成需求清单对接,实现“校中厂”和“厂中校”创新合作模式,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样板区。

程友凤代表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近年来,上海市政协委员、材料与化学学院教师张淑平一直在关注产教融合中政府、企业、学校的作用功能问题。她通过调研发现,中年失业问题不仅影响家庭,也影响社会稳定,建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筛选培训职业种类,对中年失业群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扶持力度,同时加强宣传报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

张淑平委员

随着网络营商环境高速发展,杨浦区人大代表、出版学院教师薛雯建议,作为全市“在线新经济”高地的杨浦区,应率先实行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全方位保障措施: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劳动权益维护机制,四是提升网络工作者自身能力与素质。

薛雯代表

力行民之所盼,助力“15分钟生活圈”迭代升级

由于学校地处杨浦,校园周边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所需所盼,一直以来都是师生极为关注并致力解决的焦点问题。

杨浦区人大代表、校领导盛春调研发现,上理工至228街坊路段街区存在景观风貌待提升、道路交通隐患、营商业态有差距、文化氛围较薄弱等问题,他建议,一是推动改善景观环境,打造宜人街区;二是合理运用道路空间,优化交通设施;三是加快调整业态构成,促进商街繁荣;四是积极打造文化地标,彰显区域特色。

在杨浦老龄化、老年群体就医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杨浦区政协委员、环境与建筑学院教师邹志军关注到,老年人就医难体现在相关陪诊服务的行业规范与监管缺失、入职门槛和服务水平较低、陪诊服务存在市场乱象与不法行为等方面,建议充分调动区内高校资源服务社会,加快高校志愿者团体、社区街道办、医院三方联动的陪诊志愿者队伍建设,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贴心、高效的陪诊服务。

邹志军委员(左)、陈宝明委员(右)

聚焦师生和周边居民关切,杨浦区人大代表、环境与建筑学院教师陶红提出,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善河道水环境,在沿街非机动车停放点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在公共休闲场所增设运动场地,在军工路高架桥安装隔音屏蔽设施或装置等7份建议提案;杨浦区政协委员、规划发展处教师沈小娟提交了缓解军工路中环线下匝道口交通拥堵情况、区校企三方联动助推区域内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等4份建议提案,并联名提交了加强区校合作、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2份建议提案。

陶红代表

沈小娟委员

创新海派文旅“打开方式”,拥抱“入境游第一站”流量红利

杨浦区人大代表、上理工原副校长、上海版专原校长陈斌表示,杨浦重视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海版专有文化传媒的教育传统,建议进一步深化区校合作,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打造文娱互动数字智能经济品牌,进一步彰显人民城市理念,加快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为上海建成高水平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陈斌代表

在我国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背景下,杨浦作为游客探索上海、体验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正成为国际游客热衷的目的地。杨浦区政协委员、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师朱亦鸣关注到游客普遍存在行李寄存问题,他建议通过建立“乐游杨浦,无忧行旅”行李寄存服务网络、打造滨江一体化旅游服务体系、推广数字化旅游服务平台、加强旅游宣传与合作等举措,增强杨浦旅游吸引力和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针对军工路沿线丰富的文旅资源,杨浦区政协委员、外语学院教师杨永春建议,应进一步开展开发和规划,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和区域规划、相关部门加强协调统筹、开通沿线旅游巴士、做好宣传提升知名度、利用AI和新媒体增加文旅资源应用场景,带动杨浦文旅达到新高度。

当前,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修缮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松江区人大代表、出版学院教师祝璇璇发现,该风貌区尚存在影响力不足、知名度有限等问题。她提出,要加强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注重内容传播,打造文化品牌,讲好“仓城故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祝璇璇代表(左)

静安区政协委员、出版学院教师吴昉长期关注都市非遗课题研究,表示将继续致力于静安区出版印刷历史文脉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之前调研撰写关于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的当代开发与保护项目正在建设中,仍有探索创意路径的空间;持续关注“艺术苏河”、张园二期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思考如何促使其与静安文旅商体展融合。

吴昉委员

此外,杨浦区政协委员、管理学院教师刘丽华杨浦区政协委员、环境与建筑学院教师陈宝明徐汇区人大代表、教务处处长单彦广也在所在区两会期间积极建言献策、履行职责。

 

供稿:新闻中心 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