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长廊文化,推进环境育人
发布时间: 2023-11-20    浏览次数: 52

为打造良好环境育人生态圈,学院党委深度挖掘内部资源潜力,以三廊一室为主体,营造同轴联动,多位一体的文化环境育人生态圈:按照“开放式、集约型、共享性”的设计思路,申报建成党员活动室,打造师德师风长廊、科技长廊、人才培养长廊,并通过教师风采展示墙、信然厅咖啡吧、小桔灯读书角,不断美化校园环境,塑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良好校园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效,培育时代新人。

一、实施思路
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基础,以建设优良院风院训、师德师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紧紧围绕学院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战略,突出个性特色,全面、长远规划和建设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公共休闲设施购置等突显人文关爱,强化对全院师生的思想行为和审美情趣的教育与熏陶;通过先进案例、典型示范等展板内容,大力宣传在学院事业发展中贡献突出的师生,引领广大师生将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院校发展愿景有机融合。建设和谐、团结、关爱的校园软环境,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学院事业发展。

二、实施过程
  1.建设党员活动室。按照“开放式、集约型、共享性”的设计思路,将学院228会议室改建为标准化党员活动室,作为学院党委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谈心谈话、党员宣誓、党建成果展示交流等的高地、阵地。室内主要分为荣誉展示区、会议活动区、党建文化宣传区、学习园地等模块。在设备设置上,配备办公桌椅、文件柜、展示柜、大显示屏等硬件设备,满足基本会议活动、党建文档资料保管需求;在环境布置上,合理规划布置党旗、入党誓词、党员权利、党员义务、党员制度和党员纪律等内容。

党员活动室

2. 建设三条文化长廊。建成“师德师风宣传长廊”:制作学院师德师风标兵、教学名师、优秀研究生导师先进事迹宣传廊,以榜样的力量鼓励教师立足岗位,勇担树人使命;制作“争做四有好老师”宣传板、教育部师德师风红十条警示教育板等,时时提醒学院教工学为人师、身为示范,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建设“科技长廊”,介绍学院重点科研团队在服务中国制造2035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上,在自主创新、突关破卡上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鼓励学院教师积极探索学科交叉、前沿探索,服务社会和国家重大需求;建设“人才培养长廊”,重点介绍学院在探索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上取得的重要成果,学院立足双创教育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特色,并在互联网+大赛、挑战杯、机器人大赛等重大赛事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院二楼信然厅

3.同轴联动,多位一体。在“三廊一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院办公楼大厅、楼道、角落等空间资源,建成学院院徽标志、院训墙,成为学院对外宣传、参观留念、集体合影的新的“网红打卡点”;建成学院教师风采墙,展示学院专任教师的个人照片、系所、职称职务、研究方向等,并对相关信息等进行及时更新;建成信然厅咖啡吧、小桔灯读书角,在大厅公共区域购置长脚凳、沙发、茶几、书柜、长条书桌等家具设备,为师生交流、学生自写、小型会议讨论等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温馨、舒适的环境氛围;建成学院党建宣传墙,通过建设目标、实施路径、具体举措等内容直观形象展示了学院以创建全国标杆院系为目标,创新党建模式,围绕建成思想政治引领、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学生创新创业等六大标杆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同时,为配合宣传主题,学院长廊先后布展“学院党建成果展”、“课程思政十佳案例”、“力学大师展”等。围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彰显环境育人功能的主轴,三廊一室同轴联动,随着不同宣传主题的灵活选用,充分发挥警示教育、榜样教育、仪式教育、文化教育、美育德育的多位功效。

学院全家福合影

三、实施成果
  1.院训文化凝聚事业发展活力。

近年来,学院深耕“激(机)流勇进、携(机)手同心、精益求精”的院训精神,通过学院院徽院训标识、集体文体活动照片展示,深入普及宣传院训文化,不断增强学院教工的集体感、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进一步统一共识,汲取奋进力量。组织学院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党史演讲比赛,演讲团以《百年风茂恰芳华 制造强国正青春》为主题,结合院史、学科发展史生动讲述上理机械人传承百年工程教育传统,续写“制造业黄埔军校”新辉煌中的使命和担当,获校一等奖。
  2. 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学院长廊文化配合师德师风建设月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师德师风仪式教育中,展览拍摄的学院教工“全家福”、评选出的师德师风标兵、优秀研究生导师、教学名师等,以榜样的力量鼓励教师立足岗位,勇担树人使命。组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比赛,评选出优秀获奖征文22篇,并通过“ME智青年”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累计阅读量5282人次。
  3. 文化环境育人成效显著。

通过建设具有浓厚机械特色的校园文化,将“智造强国、成才报国”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学院师生心中,有效激发了教师、学生团结奋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近两年,学院科研经费总额近8000万元,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5项(2023年立项18项,面上4项),发表SCI论文327篇,各项指标数据“质”“量”并举,稳步上升。2022届研究生初次就业率99.70%,本科生初次就业率95.80%,均为全校第一。学院毕业生90%进入制造类行业企业,深受雇主企业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