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12-19 浏览次数: 1733 |
一、实践目的 通过“建筑可阅读”项目,实现历史建筑故事的“可证、可看、可读、可听、可感、可思”,传承学校百十年悠久历史,传播优秀校园建筑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二、实施进度和实施过程 整个项目的进程主要分三个阶段:搜集考证、设计安装和后续工作。 (一)2018.5—2018.8搜集考证 我们从历史建筑的建造背景、建造时间、建造费用、建筑风格、功能变迁、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源头考证。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建筑档案已毁于战火或者遗失。现有的少量文献,存在内容前后矛盾、细节不详、缺少故事等问题。基于此,我们首先进行档案文献的搜集工作,接着从源头开始逐一考证,再对所有的档案文献进行分析对比,最后确定确切的建筑历史内容。搜集、参考的历史文献如下: 1.《上海浸会大学堂学道院合章》(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 Prospectus)。《合章》为沪江大学最早刊物,类似于“创办计划书”及“招生简章”,其中有校园规划及建筑的最早记载。 2.122册《天籁》(The Voice)。《天籁》是1912年由沪江师生共同创办的综合性刊物,为中英文合集,有周刊、月刊、季刊,其中包括校园建筑的报道。 3.26册《沪江大学年刊》。《年刊》1916年创刊,其中的校园照片与学生生活记载有学校建筑的内容。 4.25卷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Q242沪江大学全宗档案。其中的部分会议记录文件、校产评估文件、校园地图、大事记等等记录了当时所有建筑的地图位置、建造年代等信息。 5.8卷保存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沪江大学档案。 6.6册《私立沪江大学一览》。 7.若干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等馆藏的浸会出版物以及沪江大学档案(英文)。 8.若干民国时期中英文报纸中关于沪江大学建筑的记载。 9.F. J. White, The 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rom the year 1906 to the year 1934[M].1934. 10.J. B. Hipps,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M]. Raleigh: Edwards & Broughton Co.,1964. 11.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馆藏声像、基建、行政档案等若干卷。 参考文献还包括近期出版的《大哉沪江》、《隽永》、《风雨弦歌复兴园》等书籍,以及各类数据库收录的建筑相关文献资料。 在考证同时对内容进行梳理并翻译成英文,以满足外籍师生和参观者需求,对外传播校园文化。 (二)2018.5—2018.10设计安装 设计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绘制历史建筑分布图、设计建筑铭牌、设计历史建筑手机端和PC端网站等。 1.绘制历史建筑分布图和手绘地图。在考证基础上,绘制历史建筑校园分布图,标注每一幢历史建筑的具体位置、原有名称与现在用途。手绘地图惟妙惟肖地画出了每一幢历史建筑的风格特色。 2.设计安装建筑铭牌。以思晏堂为例,统筹考虑色调、材质、字体、风格等,精心设计13套铭牌方案。利用学校微信号对铭牌设计方案投票,广泛征集师生意见,选用投票率最高方案。该方案提取了我校校徽中的盾牌元素为基本形状,颜色复古,材质为哑光金属,字体凸起,二维码在铭牌下端。这个设计既充分体现了历史建筑的怀旧情怀,又展现出校园文化的固有元素。 3. 设计历史建筑二维码手机端和PC端网站。体现学校视觉文化特征,借鉴学校主网页设计,从整体风格、阅读习惯、网页美感、实用功能等角度,精心设计二维码手机端和PC端网站。 (三)2018.10— 后续工作 多途径、有影响的传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为35幢建筑安装二维码铭牌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历史建筑网站,出版历史建筑书籍,开设校史课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联络媒体进行报道,实现校园历史建筑的“可证、可看、可读、可听、可感、可思”。 三、实践成果 目前35幢建筑铭牌已安装完毕,建筑音频录制工作基本完成,外宣报道和其它工作正在进行中,历史建筑相关书籍将于2019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