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意大赛”——新生科学涵养育人品牌
发布时间: 2016-08-31    浏览次数: 136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的不断推进,另一方面需要高校敢于创新,既要坚持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摒弃传统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真知。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性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竞赛机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倡导跨专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科创素质从有到优。

大一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加强大一学生创新素质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变的需要,亦是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的需要,是学生从知识积累到综合运用过渡的需要。

创新创意大赛作为大一新生创新启蒙教育,每年参赛数量平均达600人次以上,参赛项目100多项,在校园中形成了“人人创新”的局面;2015年,学院帮助学生申报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二、活动目标

基础学院秉承夯实基础、全人教育”的培养理念,积极探索新生适应性教育新模式。学院立足集中培养大一工科生的育人实际,贯彻学校“工程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目标,借力各专业学院高年级学生和青年教师师资,借助学院与杨浦区科技党工委的党建联建平台,面向学院全体学生,举办“新生创新创意大赛”。通过书面评审、复赛答辩、决赛演示、项目孵化系列流程,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活动对象

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全体学生

四、方案实施要点及流程

(一)、活动实施要点

1 活动项目实施细则

时间

具体实施情况

2015.10月

大赛宣传。放寒假前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通过网络媒介(基础学院官方网站、基础学院官方微信)和人际传播(学院科创部、7个专业大类老师)两条线展开。将历届比赛的视频在学院官网展示,将历届的优秀获奖作品集分发给师生,启发有意向参赛者的思维;同时把创新创意大赛申报书作为一份特别的“大一寒假作业”发给每个同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准备、组队。

2016.3月上旬

大赛启动。正式发布创新创意大赛通知;通过学院网站,户外媒体,海报横幅、宣传手册等让学生更明确知晓比赛章程、申报流程、参赛细则。同时将比赛的相关内容也提前报备给与基础学院长期建立良好联系的科创导师和专业学院的班主任老师和们,请老师们给予切实、专业的指导。举办三场讲座:(I)科创沙龙。(II)创新创意大赛项目申请辅导。(III)创新、创业、创造性思维讲座。

2016.3中旬

初赛启动。对初赛项目进行初步排摸和汇总;重点在学院科创协会和科创部再次发动,挖掘优秀项目。

2016.3下旬

申报书填写。邀请成功申报自然基金的闫士举老师为学生进行项目申报书撰写辅导讲座。闫老师从专利、论文、改进、新创、实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交流。

2016.4上旬

初赛书面评审。举办项目书面评审会,隐去人员信息,量化评审细则,根据参赛项目邀请相关领域教师、专家担任评委。发布、公示复赛入围名单。

2016.4上旬

初赛评审交流会。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院长、书记与会,就参赛项目的视角和申报范围的广度进行研讨

2016.4中旬

复赛启动。召集复赛入围选手集中培训,根据项目方向分组请老师指导,集中指导与重点指导相结合。同时第一轮科创基金注入。邀请青年教师高永辉做了“科创项目实施中的若干问题”的专题讲座。

2016.4月下旬

创新创意大赛复赛答辩。邀请专业教师担任评委,拟好评分细则。发布、公示复赛入围项目名单,有异议的组可申请“复活赛”。同时第二轮科创基金注入。组织专家、教师定向指导各复赛项目。

2016.5下旬

决赛启动。面向全校开放,邀请全校师生、联建单位代表评审、观摩。邀请胡寿根校长致辞,杨浦区科技党工委马庆书记、孙跃东副校长、7个专业学院教学院长(教授)担任评委。共决出12项优秀获奖项目。

2016.6-8月

组织基础学院师资,辅导学生撰写专利申报材料,报送校科技处。期间联系联建单位德昭专利事务所赵建敏老师,举办一场专利申报讲座。为学生灌输专利意识,介绍专利知识、普及专利申请流程。申请成功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

(二)、活动深化和探索

2015.12-2016.1总结、延续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巩固、深化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基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意实验室;建立科创实践教师导师和学生导师“双师制”,将基础学院大学生科创实践指导制度化、日常化,建立“创新导师工作室”。

2016.3-2016.5 开展基础学院创新创意大赛及相关讲座、沙龙、专业教育等相关活动。为学生开拓新的学习、实践企业和实训基地,并对应地发展成“院企联建创新基地”。

2016.6-2016.8选送优秀科创项目组织专利申报,对于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输送企业进一步孵化。

实践平台运作机制的建设:建立《基础学院大学生科创活动奖励办法》、《基础学院大学生科创基金管理办法》、《大一新生科创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激励方案》有力保障基础学院新生的科创实践顺利进行;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基础学院大学生科创实验室、“科创导生”和“科创导师”双师制的互动、协作,促成院企联建创新基地的建立。通过打通学生校内外学习、实训环节,真正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创新意识,从而提升创新素质。


实践平台硬件的建设: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企业的联系巩固和深化,进一步开拓新的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完善“基础学院创新创意实验室”建设和运作管理,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积极引进专业学院优秀教师、高年级“科创明星”学生,建立“创新导师工作室”;促进两个工作室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尝试建立“院企联建创新基地”。

五、活动实施成效

(一)将创新创意大赛的成果汇编成册。

(二)探索出适合基础学院特点的科创竞赛运行模式(学院主办、学生主体、本部与社会参与)

(三)探索出适合大一工科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四)形成人人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

(五)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创新创意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

(六)与校内外资源联动,将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工作进一步推向纵深。

六、创新点:

以多维平台为基础,深化大学生创新素质启蒙教育的教学和实践环节,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和科创实践相互独立、大一学生科创实践和教师科研相互独立、科学研究和市场需求相对独立的局面,构建一个三者相互联系、有度结合、不断深化的教学、实践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发挥学院整合资源的能力,促进校外、校内与企业三种不同类型的平台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