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8-31 浏览次数: 136 |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的不断推进,另一方面需要高校敢于创新,既要坚持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摒弃传统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真知。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性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竞赛机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倡导跨专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科创素质从有到优。 大一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加强大一学生创新素质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变的需要,亦是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的需要,是学生从知识积累到综合运用过渡的需要。 创新创意大赛作为大一新生创新启蒙教育,每年参赛数量平均达600人次以上,参赛项目100多项,在校园中形成了“人人创新”的局面;2015年,学院帮助学生申报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二、活动目标 基础学院秉承“夯实基础、全人教育”的培养理念,积极探索新生适应性教育新模式。学院立足集中培养大一工科生的育人实际,贯彻学校“工程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目标,借力各专业学院高年级学生和青年教师师资,借助学院与杨浦区科技党工委的党建联建平台,面向学院全体学生,举办“新生创新创意大赛”。通过书面评审、复赛答辩、决赛演示、项目孵化系列流程,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三、活动对象 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全体学生 四、方案实施要点及流程 (一)、活动实施要点 表1 活动项目实施细则
(二)、活动深化和探索 2015.12-2016.1总结、延续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巩固、深化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基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意实验室;建立科创实践教师导师和学生导师“双师制”,将基础学院大学生科创实践指导制度化、日常化,建立“创新导师工作室”。 2016.3-2016.5 开展基础学院创新创意大赛及相关讲座、沙龙、专业教育等相关活动。为学生开拓新的学习、实践企业和实训基地,并对应地发展成“院企联建创新基地”。 2016.6-2016.8选送优秀科创项目组织专利申报,对于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输送企业进一步孵化。 实践平台运作机制的建设:建立《基础学院大学生科创活动奖励办法》、《基础学院大学生科创基金管理办法》、《大一新生科创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激励方案》有力保障基础学院新生的科创实践顺利进行;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基础学院大学生科创实验室、“科创导生”和“科创导师”双师制的互动、协作,促成院企联建创新基地的建立。通过打通学生校内外学习、实训环节,真正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创新意识,从而提升创新素质。 实践平台硬件的建设: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企业的联系巩固和深化,进一步开拓新的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完善“基础学院创新创意实验室”建设和运作管理,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积极引进专业学院优秀教师、高年级“科创明星”学生,建立“创新导师工作室”;促进两个工作室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尝试建立“院企联建创新基地”。 五、活动实施成效 (一)将创新创意大赛的成果汇编成册。 (二)探索出适合基础学院特点的科创竞赛运行模式(学院主办、学生主体、本部与社会参与)。 (三)探索出适合大一工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四)形成人人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 (五)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创新创意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 (六)与校内外资源联动,将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工作进一步推向纵深。 六、创新点: 以多维平台为基础,深化大学生创新素质启蒙教育的教学和实践环节,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和科创实践相互独立、大一学生科创实践和教师科研相互独立、科学研究和市场需求相对独立的局面,构建一个三者相互联系、有度结合、不断深化的教学、实践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发挥学院整合资源的能力,促进校外、校内与企业三种不同类型的平台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