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1-27 浏览次数: 105 |
1月21日至23日,“中国高等教育理工类专业国际认证中德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该会议由我校和德国ASIIN认证机构联合举办,获得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大力支持,上海市评估院和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专家组全程参会。来自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等国内卓越工程师教育及合作办学高校代表共计140余人参加了会议。 如何将国际第三方独立权威认证机构引入国内并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一直是教育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上海理工大学在优化教育改革方面始终注重与国际接轨、按国际化标准培养卓越人才,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次研讨会上,德国ASIIN机构专家详细介绍并分析了ASIIN认证模式及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我校杨永才教授也向与会代表分享了我校“光电信息工程”成功通过ASIIN认证的经验与心得。通过这次研讨会,不仅使国内高校对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模式及作用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也为高校教育国际化改革积累了重要经验。 会议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田蔚风主持,校长胡寿根致欢迎辞,他表示,上海理工大学坚持走国际认证之路,致力于提高学校工程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推进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改革,努力发挥“内外联动,以外促内”的作用,要争取探索出一条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人才的精品本科建设途径。市教委副主任丁晓东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教育国际化改革上所做的努力。他在讲话中提到:“教育评估过程中,国际元素的引入不仅仅是开放中国教育评估市场,更重要的是引进国际教育质量标准,使我们可以借鉴国际标准培养人才,从国际视角来审视国内和上海市卓越工程教育的试点成果,更具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上海理工大学的实践为上海市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在教育认证和评估领域引进国际元素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也对我校的教育实践工作表达了充分赞赏,他指出,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建立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认证机制,是教育国际化改革的突破口。学校要坚持“以评促建”,狠抓办学质量,提升办学自信。上海理工大学在建立教育国际化认识和掌握国际认证规则上有着先进的经验,值得其他高校参考学习。 会上,德国专家对ASIIN认证进行了系统的讲述,并从不同模式、不同专业、不同视角对国际化权威认证体系进行了全面介绍。同时,还分享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心得体会。ASIIN运营总监Iring Wasser博士认为,当下中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教育改革中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他们渴望了解国际一流高校的建校经验;中国人民十分重视教育,学生和家长们也对高校教育给予厚望。国际权威认证的不断推进,将对教育的国际流动性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为高校间的相互信任建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国际间交流合作的紧密开展,中德两方都急需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人才,上理工与ASIIN的合作是具有长远眼光和深远意义的。 近年来,我校始终以上海市打造国际教育中心和国际学术创新中心为契机,不断探索教育对外开放新模式,积极开展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我校曾于2004年和2010年接受了ASIIN对中德合作项目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三个专业的认证。2013年,我校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接受ASIIN首次对中国本土专业进行的认证,顺利通过,并取得欧洲工程教育认证联盟(ENAEE)质量标签EUR-ACE。在教育部实施的“两校一区”高等教育改革中,我校积极把握改革试点契机,将高等教育国际化融入办学理念,不断进行有益探索,争当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先行者。经过数年实践,我校取得了显著效果和丰富经验,在本次研讨会上进行了全面分享。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于1月23日中午闭幕。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江彦桥、德国ASIIN运营总监Iring Wasser分别代表中方和德方发表了总结讲话。江彦桥总结道:“教育认证意义重大。对学校而言,教育认证是自我质量的保障,是向整个社会展示校方实力的重要证明。我们的学生和家长也十分看重。政府部门鼓励各高校参与教育认证,加强教育质量意识,培养教育质量文化。高校要全员参与、全员重视教育认证,努力建立及时、有效、持续的纠错和反馈机制。中德合作前景广阔,我们要共同努力,迎接机遇与挑战,促进中德教育合作健康、持续发展。” 会议最后为“USST-ASIIN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举行了揭幕仪式,由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田蔚风和ASIIN运营总监Iring Wasser共同揭牌。我校将以此为新起点,凝聚中外专家智慧,打造跨国交流平台,加深国际教育合作,健全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